惠民“大礼包”重民生亲民意
阳江在“幸福追赶”大道上又有新举。今年,我市将着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涉及扶贫开发、基层医疗、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就业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在详细的分工方案中,每件实事的落实责任已被分解至各个部门,并明确了实施目标,充分显示了我市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的诚意和决心。近日,记者分头采访了各牵头部门相关负责人,邀他们为老百姓来解读这十份重民生亲民意、真材实料的惠民“大礼包”。
1.向全市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性价格补贴
动用价格调节基金向全市10.7万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和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按每人100元的标准,在“五一”、中秋节前分两次发放临时价格补贴,每人每次补贴50元。
部门回应:市发改局基金征管科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五一”及中秋节前夕,从市级价格调节基金中安排1100万元发放给补助对象。民政、物价部门将认真审核发放对象,严格规范发放程序。财政部门做好补助资金按排下拨工作,确保在“五一”、中秋前夕将补贴资金足额发放到补贴对象手中。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对象的补贴资金由各地通过集中支付方式拨付到供养机构,再由供养机构发放给个人;其他城乡困难群众,由各地通过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机构,直接将补贴资金发放到个人账户。

2.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实现1425户贫困户、5123人稳定脱贫,改造1800户贫困村贫困户泥砖危房。
部门回应:市农林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力度,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确保完成三年“双到”工作目标。一是坚持扶贫先扶志,进一步发挥贫困户稳定脱贫致富的主体作用。二是坚持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进一步提高贫困村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积极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三是坚持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相结合,进一步抓好智力扶贫。有针对性地加强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四是坚持加大投入与夯实基础相结合,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进农村泥砖危房改造工程,道路硬底化工程、饮水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着力改善民生。 ※page※
3.大力促进就业
全面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组织培训农村劳动力3万人,新增转移5万人。

部门回应:市人社局局长梁文介绍,“十一五”期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9.7万人,比“十五”期末增长31%,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0.5万人,投入就业补助资金4857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下,全市就业局势稳定。 梁文表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就业难与招工难结构性矛盾还未得到彻底解决。今年,市人社部门将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一是全面落实和完善新一轮促进就业创业政策。二是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继续实施“南粤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深入实施“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基层服务项目,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加强珠三角特别与中山市劳务合作,加快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三是全面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年内力争再创建3个省级创业型城市(县、区)。
此外,今年还将通过集中培训、送教下乡、送教进企业等方式,重点开展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page※
4.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改造建设10所规范化中心幼儿园,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启动建设两阳中学新校区以及市技工学校三期工程。

部门回应: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幼儿园233所,在园(班)幼儿58244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70.7%。全市38个镇已建成24所中心幼儿园。今年计划改造建设的10所规范化中心幼儿园,分布在阳春的春城、松柏、合水、陂面、永宁、马水,阳东的大八、合山,阳西的上洋、织 。目前部分已动工,计划今年8月份建成,9月份开学,届时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80%。该负责人说,每所中心幼儿园规模计划在3个学龄班以上,每班班额不超过40人,小班不超过35人,园舍建筑每生占有面积4平方米以上。两阳中学计划搬迁至共青湖旁边,并于今年年中动工,计划明年8月完工,9月开学,新校区占地20万平方米,比原址扩大8万余平方米。
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技工学校三期工程投资总额9500万元,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今年主要完成立项、选址、征地、规划设计,并建成教学楼、宿舍楼、实训楼及其他配套设施等工程,于年底前投入使用。 ※page※
5.完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建成市中医医院新院和市公共卫生医院,完成5间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完善8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在政府举办的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群众均能享受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优惠。

部门回应:市卫生局局长姜苗表示,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幸福阳江的目标,不断促进人们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而给力卫生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有效改善民生的着力点和结合点。目前,按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建设的阳江市中医医院新院一期主体工程已于2010年底完成,市公共卫生医院的精神病住院楼、传染病住院楼主体工程已经封顶,门诊综合楼主体工程已完成70%。两家医院力争在今年上半年完工并投入使用。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面,我市去年已在阳西、阳春、阳东试点推行。今年,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将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具体为阳春、阳东在2011年3月底前全面实施(阳西已实施),其余的在6月底前全面实施。
6.加强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建成220条行政村“农家书屋”、市非物质遗产展示馆和阳江市体育运动学校。
部门回应: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拟在市博物馆一、二层(现市红十字会办公场所)建设,与文化艺术中心内的市群众艺术馆、市美术馆、市图书馆、市科技馆等连为一体。 展览馆一层拟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展销部、阳江漆艺研发基地和阳江漆艺作品专题展览馆,通过征集、收藏“非遗”名录项目的精品、珍品,把这些物品像文物一样进行馆藏保护,并计划地组织关于阳江漆艺、风筝、豆豉、小刀及传统工艺美术品等项目的专题营销和旅游展销活动。二层拟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制作基地和项目传承人工作室、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
市体育运动学校位于市区金园路,该工程于2010年初规划筹建,同年12月底正式动工建设,计划今年7月30日竣工,9月1日学生搬迁到新校舍。该工程一共分三幢,分别是五层教学楼、六层宿舍楼和两层饭堂,可容纳450名在校学生。主体工程总面积26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472.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819.3平方米,室外广场、活动场、停车场近20000平方米。 ※page※
7.扎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继续完善全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工作,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市级统筹。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新农合参保率达100%。推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市、区)26万人参保,参保率达70%。
部门回应:市人社局局长梁文介绍,去年我市实现了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的对接,新农合在农民缴费不变的前提下,报销封顶线大幅提高。城镇居民的参保费则由每人每年120元调整为每人每年30元,与新农合的参合费用统一。梁文表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无论是对参合者还是对城镇居民来说,都带来了很大的实惠,参保者的积极性很高,今年将继续完善这一工作。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方面,去年11月底,省政府提出了新农保三年全覆盖的目标。我市也出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年全覆盖工作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确保在2012年实现新农保三年全覆盖的目标。2011年,我市在加快阳东、江城、高新区试点参保进度的基础上,将申报阳春市、海陵岛试验区为全国第三批新农保试点地区,至今年年底,全市新农保试点县(市、区)参保率达70%,45周岁以上中年农民参保人数达到26万人,其中,领取养老待遇的60周岁以上的老年农民达到17.9万人。
梁文还透露,除了大力推进新农保工作外,根据省的部署,今年我市还可能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探索工作。
8.完成一批市政工程和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抓好鸳鸯湖景区改造工程。完成开阳高速公路阳江立交及连接线等道路建设和二环路等道路建设。完成岗列那格五金电镀城搬迁。开展马南河环境综合整治和市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工程。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动工兴建廉租房400套、渔民上岸安居房391套、经济适用房300套。
部门回应:市城管局市政管理科有关负责人介绍,鸳鸯湖景区改造工程包括修整前广场、拆除滨水栏杆、设置水中鸳鸯雕塑、将湖心岛改造成音乐岛、在风筝馆附近打造休闲娱乐平台等五部分。二环路改造则在原有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对人行道、路灯、交通设施、绿化、排水设施进行改造。目前鸳鸯湖景区改造工程已完成招投标,本月初可开工建设,而二环路改造工程则要在6月份完成招投标后才能开工建设。两大工程均力争在年底前全部完工。开阳高速公路阳江立交及连接线等道路建设因沿线青苗补偿和征地拆迁问题,进展缓慢(目前仅完成土方工程30%,桥梁工程20%)。
在保障性住房上,市住建局住房保障科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动工兴建的400套廉租住房、391套渔民上岸安居房和300套经济适用房,用地均由政府划拨,资金筹措上有省级补助、市级财政安排等不同来源。目前正进行征用土地、细化方案等前期工作,争取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明年上半年完成。 ※page※
9.加强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完成阳江市城市防洪工程(首期)建设和漠地洞水库、仙家洞水库、阳西县陂底水库等3宗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部门回应: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市城市防洪工程(首期)工程总投资16563万元,工程堤长16.79公里,分12个标段建设。截至目前,该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2030万元,占总投资68%,预计主体工程能在2011年汛期前完成。其中,第六、七标段已完工验收,第十二标段已具备验收条件,第二、三、四、五、十一标段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第一、十标段已完成60%,正在加紧施工;第八标段已基本完成水下工程,正在加紧施工。
漠地洞水库、仙家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阳西县陂底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概算总投资6059万元。目前3个项目都已经完成过半投资,接下来,市水务局将联合有关部门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大人力和机械设备的投入,根据节点时间立体交叉推进,切实加快建设进度,确保今年汛期前完成各项目主体工程建设任务。
10.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建成300公里农村公路,完善农村公路路网。开展灌区整治,改造沙湾水库西干渠4.2公里,建设完善斗毛渠200公里。建成现代农业园区3个,面积300亩。抓好4个宜居城镇和10个宜居村庄示范试点,建成32个镇垃圾中转站和3051个生活垃圾收集池。
部门回应: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称,沙湾水库西干渠及毛斗渠改造工程位于阳东县雅韶镇,该项目总投入600多万,于去年开始进行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目前已进入招投标阶段,预计今年下半年可完工。
市农林局有关负责人说,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分别位于阳东合山镇、阳春合水镇和江城白沙街道,总投入达1000万元。市农林部门将积极争取国家、省的资金支持,大力推行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品牌化生产,切实加快3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主动融入、对接、服务珠三角,把我市现代农业园区打造成供应港澳及珠三角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从2010年起,市级每年选定4个宜居城镇、10个宜居村庄创建试点,并由财政拨出专项资金,分别给予20万元和10万元的补助奖励。经各地进行推荐,阳东县合山镇等四个城镇,阳西县织 镇谷围村委会鸡乸 村等10个村庄被选定为去年市级宜居城镇、宜居村庄试点,其中鸡乸 村还被定为省级宜居村庄试点。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各地将及时总结经验,通过典型引路,不断推进该项工作的深入开展。2010年起至2012年,上马建设阳春、阳东、阳西三个县级无害化生活垃圾填埋场,全市39个镇建设一个以上中转站,每个村庄建成(有)一个以上标准的收集池,进一步改变我市村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落后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