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阳春加强党组织建设为总揽 铸造辉煌
2011-07-01   来源:昌吉农批网  作者:度娘   字体:【 】  浏览:49次   评论:0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阳春指导工作。

阳春市:创先争优 团结奋进 铸造辉 阳春市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党组织建设为总揽,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1至5月,阳春市国内生产总值达68.4亿元,同比增长16.1%;财政收入2.16亿元,同比增长54.8%。为庆祝建党9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伴随着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辉煌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阳春市委、市政府在阳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党组织的建设为总揽,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不断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作为一个幅员广阔、资源丰富的革命老区,勤劳勇敢的阳春人民继承和发扬革命的光荣传统,团结奋进,使阳春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落后到进步、从封闭到开放、从贫穷到富裕的伟大历程。人们欣喜地看到,这座屹立在漠阳江上游的城市,这方美丽而多情的土地,如今正英姿勃发,透出动人的魅力。

创先争优促经济跨越

在创先争优的过程当中,阳春市委、市政府积极解放思想,树立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执行理念,增强驾驭全局、破解难题的必备本领,为全市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弘扬“解放思想、团结拼搏,雷厉风行、立说立行,勇于争先、敢于负责”的作风,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努力以良好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形成全市上下真抓实干、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阳春市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富市、农业稳市、商旅旺市、科教兴市、品牌立市、生态逸市”发展战略,举全市之力,推动阳春新钢铁、海螺水泥、华润水泥及东莞长安(阳春)产业转移工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去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77.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五年年均增长13.4%;财政收入实现5.14亿元,首次突破5亿元大关,五年年均增长24.9%。

■和谐发展


阳春新钢铁生产车间。

今年1至5月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68.4亿元,同比增长16%;财政收入2.16亿元,同比增长54.8%。大工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总投资70亿元的新钢铁环保技改搬迁项目一、二期和总投资15亿元的阳春华润水泥一期建成投产,预计年产值分别达100亿元和5亿元;春湾水泥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总投资30亿元的阳春海螺水泥项目已全面动工兴建;东莞长安(阳春)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筑巢引凤”效应明显。“十一五”时期,阳春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3个、广东省名牌产品3个。

多年来,阳春市坚持“农业稳市”发展战略,全面优化农业经济建设环境,以特色品牌农业建设为突破口,把品牌经济注入到传统农业中,以品牌农业带动农民增收。马水桔、春砂仁、蚕桑、花卉等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养殖业规模不断壮大,母猪存栏量、仔猪外销量、桂花鱼苗输出量多年稳居全省前列。坚持每年在省外重点城市举办农产品推介会,农副产品销售畅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五年来共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阳江市级8家。五年来,全市共完成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9个,整治农田面积11万亩。全市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五年分别年均增长3.8%和7.3%。

阳春市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开发形成了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崆峒岩、凌霄岩、玉溪三洞、春湾石林、春都温泉等5大景区22个景点。打响“百里画廊·水墨阳春”的旅游品牌,被评为广东省最具潜力乡村游景区,成功创建了“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前,凌霄岩风景区综合整治项目工程全面推进,崆峒岩、春都温泉等景区设施进一步完善,阳春国际温泉养生度假村等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阳春旅游业的品位。 在旅游业的带动下,第三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连锁经营店、超市等商业网点日益增多,文化、体育、餐饮、医疗保健等服务也稳步发展,汽车、通讯、家电等消费需求畅旺,商品房房地产业加快发展。
※page※

创先争优促城乡建设

在经济发展逐步走向繁荣时,阳春市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建设的力度逐步加大。五年来,阳春市共投入交通公路建设资金42.2亿元,完成了云阳高速公路阳阳段建设和一批省道、县道升级改造工程;建成村委会通自然村硬底化道路540多公里,城乡公共客运网络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亮点纷呈,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快速提升。五年来共投入市政项目建设资金19.4亿元,完成了阳春大道一期、城区防洪工程一期二期、“一江两岸”一、二期、中心广场地下隧道、兴华路一期、松竹路以及春城自来水厂二期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阳春大道二期和三期、阳春名树公园、东湖生态绿道等项目。春城市区建成面积由2005年的15平方公里扩大到期2010年的28平方公里。以省级中心镇为重点的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36.7%提高到2010年的41.6%。

五年来,阳春市完成植树造林面积27.2万亩,121万亩生态公益林生态功能等级不断提高,森林覆盖面由2005年的59.3%提高到目前的65.4%;城区绿化覆盖率由2005年的35.1%提高到目前的37%。

创先争优促基层党建


阳春“一江两岸”二期工程。

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阳春市把抓基层打基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为目标,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在干事创业的实践中考察干部、使用干部,开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示范县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大部制改革,开展招才引智活动,招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进一步加强了各级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村级换届为契机选好干部、配强班子,2011年全市村、社区“两委”交叉任职率为93.8%,支书、主任“一肩挑”率为88.1%,高中、中专以上学历占比52%。认真抓好镇级换届工作,全面优化基层干部的年龄、知识、性别结构;二是提高村(居)委会的经费及村干部待遇。今年公开招考录用了25名优秀大学生村官为镇政府公务员;提拔了多名村支书为乡镇党委委员;三是结合载体深入基层。把创先争优与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创“五好”、创“五强”、“双强双带”等活动结合起来,建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建立完善党员服务中心,突出了创先争优的宗旨。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水平在创先争优中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优势在创先争优中不断提升。

创先争优惠民生事业

阳春市大力开展创选争优活动,夯实了党组织基础,激发了广大的党员的热情,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全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十分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城乡群众。近年来,全市建成了14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4.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兴建了春城河西站南等廉租安居住房370套,解决了358户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改造农村贫困户泥砖房6400户,使3万多人住进了新居,五年来累计发放低保金1.3亿元。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4.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五年来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0.5万人。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去年全市落实帮扶资金1.3亿元,72个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1723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占帮扶户总数的57.1%。落实了粮食直补、农机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人民群众得到明显实惠。

今年是谱写“十二五”新篇章的开局之年,阳春市正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目标要求,进一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全市各项事业的发展。
※page※

■链接

阳春,是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喀斯特地貌地区,总面积4054.7平方公里,总人口114万。近年来,阳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大力实施“工业富市、农业稳市、科教兴市、商旅旺市、品牌立市、生态逸市”发展战略,大胆探索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后发优势凸现,各项事业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势头,有效地推动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市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阳春东湖绿道。

■城市名片

近年来,阳春市先后获得了一系列国家和省级的荣誉称号: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马水桔之乡”、“中国春砂仁之乡”、“中国孔雀石之乡”、“中国猪苗之乡”、“中国蚕桑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水桔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第二批生猪调出大县”、“全国政务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科普示范市”、“广东省文明城市”、 “广东省林业生态县”等著名品牌。 


春城市区漠阳江上的音乐喷泉

撰文/胡小升 伍志雄   照片/植兰裕

Tags:加强党 责任编辑:度娘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紧抓党建促发展 商务工作开新篇 [下一篇]吴有恒警卫欧圣通老人追忆烽火岁月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