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类价格涨幅年内首次跌破5%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居民消费指数(CPI)同比涨幅为5.5%,涨幅比9月明显回落。其中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4.4%,涨幅年内首次跌破5%,住房租金价格上涨3.6%,涨幅持续回落。对此,链家地产首席分析师张月认为,CPI涨幅与房价“双下行”,购房者对房价下降的预期有所提升,可能导致房价调整压力进一步加大。
有关专家表示,对于房地产调控不能掉以轻心,过于乐观,房价反弹压力仍较大,预计明年一季度全国房价整体拐点才可能出现。
需要指出的是,业内人士已经普遍认识到,虽然房价下行态势逐渐明显,但从国家层面上讲,以“限购”和“限贷”为主要手段的楼市调控还将持续,以巩固调控效果,避免房价“触底反弹”。
“小产权房”不得登记发证
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城市周边地区,“小产权房”问题突出,还有“村改居”等问题,对此如何处置?近日,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司长朱留华表示,“小产权房”不得登记发证。
朱留华说,土地登记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严格规范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行为,《意见》明确要求,严格禁止通过土地登记将违法违规用地合法化,对于违法宅基地和建设用地必须依法依规处理后方可登记。对于借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或者擅自通过“村改居”等方式非经法定征收程序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非法出让或出租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等违法用地,不得登记发证。
对于没有权属来源证明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要求查明土地历史使用情况和使用现状,认定合法后,方可走程序并确权登记发证。对于违法违规登记发证或登记不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库存积压倒逼房市降价
近日,来自多家机构的研究报告也均指出,目前,在库存严重积压、资金可能断流的现状下,房地产企业正面临着一场“生死”考验,严峻程度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
上市公司三季报让房地产业的危局“浮出水面”。以“招保万金”四大行业龙头为例,或业绩下滑,或负债高企,或现金紧张,窘态显露无余。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两市140多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中,50多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17家公司甚至出现了亏损。不仅如此,这些房企经营性现金流总额为-600多亿元,同比降幅为16%左右,环比降幅约20%。 三季报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沪深股市140多家上市房企存货总量超过1.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了42%。每年下半年,特别是10月之后,是新盘上市高峰。未来一段时期,预计新房供应将继续增加,市场存货压力会进一步加大。
库存积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资金链承压。库存严重积压,则可能导致房企资金链的断裂。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曾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出现的“去库存”压力,已经再度降临我国房地产业,而且当前房地产业面临的压力大于2008年。
加快库存的流转,是唯一的出路。新楼促销已成为开发商比较普遍的做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最终这波降价潮会继续蔓延,从一些资金压力大的开发商开始,逐步将库存项目以更低价格推向市场,促动房市整体价格下调。 本报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