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辉煌五年 三稳定三提高推动阳江农村和谐发展
2011-11-22   来源:通化农批网  作者:故乡之血   字体:【 】  浏览:38次   评论:0

 本报讯(记者/陈军 通讯员/梁建辉)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业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广大农村地区呈现出和谐、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纵观过去5年阳江农业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为实现了“三个稳定保持”、“三个显著提高”。三个稳定是指稳定保持了粮食增产,稳定保持了农民增收,稳定保持了农村社会发展繁荣。三个提高是指农业基础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农业品牌创建水平显著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三个稳定和三个提高,概括了5年来阳江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55元,比2006年增加2069元,增长45.1%。

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5年来全市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及生活环境也得到了大幅改善。在如今的乡村,大家一出门就能见到水泥路通到了村口,饮用水更安全了,农村用电更加普及,贫困户危房逐年得到改造,农村面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2009年,我市着手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政府统一为170条贫困村找到了帮扶单位,提出用三年时间帮助全市贫困户脱贫,让他们的家庭人均年收入超过2500元。今年底,全市贫困村脱贫率可基本达到95%以上,三年脱贫目标有望在两年完成。发生在农村的这些变化,让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农村执政基础更加巩固,农村社会更加和谐。

g“回望辉煌五年”系列报道之农村发展日新月异

 

    深受青睐的阳西五彩薯。

无农不稳。阳江是传统农业大市,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农村面貌的加快改变,对推动阳江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五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是我市农业经济大发展的5年,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华丽转身的5年。如今的阳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日趋成熟,马水桔、荔枝、蚕桑、猪苗、蚝等一大批特色种养产品,经过多年发展相继形成规模,并拿下多个国字号品牌,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利器”。全市农业产业化、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农村生活条件逐年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收手段不断拓宽,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广大农村地区面貌日新月异。


① 机械化收割。

发展农业经济 农民钱袋子更充实

漠江两岸,各种特色农作物实现了从分散、零星种植到连片开发、规模经营的飞跃,百亩、千亩的农业基地数量大大增加,并形成一个个特色农业品牌。各大农业基地的规模化、产业化效应凸显,农业产业化水平逐年提高。阳江,正从一个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奔跑……

“阳江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特色农业的条件,我们不仅要做珠三角的‘后花园’,还要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做珠三角的‘菜篮子’、‘果篮子’,让阳江成为紧靠珠三角的最可靠的农产品供应基地,让广大农民从中受益。”市农林局局长陈仕欢说。

2007年以来,我市全面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在农业结构方面,我市重点突出特色优势作物发展,特别是对具有传统优势的南药、蚕桑、花卉、蔬菜、优质水果等特色作物、优势作物重新调整。记者在阳春市春城街道石湖村采访时了解到,该村村民近年来在镇委、镇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打田头井,种植艽头,目前总面积已达2000亩,成为远近闻名的“艽头村”,而村民们也因为小小的艽头走上了致富之路。在如今的阳江,像石湖村这样“一镇一品”甚至“一乡一品”的特色经济作物布局随处可见。

据农林部门统计,目前全市特色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超过80%,一半以上的乡镇有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和骨干产品。全市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289.87万亩,其中蔬菜面积稳定在90万亩左右,水果面积保持在120万亩左右,南药面积达19万亩,蚕桑和花卉等园艺作物面积也平稳增长。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遵循着这一特色农业的发展要诀,我市特色农业在过去5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为数十万户农家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28.3亿元,比2006年增长45.2%。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攀升,达到6655元,比2006年增长45.1%,为近十年之最。

以省实施“双转移”战略为契机,近年来我市培育、扶持、引进了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如今已成为常态,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市拥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83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5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3.3万户,户均增收2500元。

有了龙头的牵引,基地规模化就成为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基础。以325国道、江春公路和江台公路沿线为主的60万亩优质荔枝、龙眼生产基地,以阳春市圭岗镇、马水镇为中心的6万亩马水桔生产基地……目前,全市已形成粮食、蔬菜、南药、水果等十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有效促进了全市特色农业生产向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如果说质量是农产品开拓市场的基础,那么品牌尤其是国字号品牌,则是农产品显示市场竞争力的“特别通行证”。2007年以来,随着我市名牌带动战略的实施,全市又先后获得了“中国双肩玉荷包之乡”、“中国果用益智之乡”、“中国菠萝蜜之乡”、“中国蚝都”、“中国蚝乡”等多个国字号品牌。这些“金”名牌不仅推动了全市农业增效,更是为农民增收立下了汗马功劳。
※page※


③ 广受欢迎的“白沙鹅”。

完善基础设施 农民生活条件更好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涵盖多个方面,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新农村的需要。5年来,从实施“村村通”及饮水安全工程到泥砖房、农村电网等的改造,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今,即使走在圭岗、永宁那样的山区,水泥路也不再是新鲜事物,许多过去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的山间小道,现在大都铺上了水泥,孩子们上学、大人们外出劳作,都不再是困难的事情。据市交通运输局统计,2007年至今,全市共建设完成农村公路2117.3公里,投入建设资金近6亿元,全市709个村委会全部实现道路硬底化,有许多村甚至已经建成通往自然村的水泥路。新修的2100多公里农村公路,不仅让全市的柑桔、荔枝、南药等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出山区,而且极大地改善了全市农民的出行条件。

5年来,全市共投入各类扶持资金10.45亿元,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31040户,解决12万人居住难题。新建的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不仅安全而且实用,加强了对台风和其他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的抵抗力。在广大农村地区,许多村子还将泥砖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起来,与农村治理“脏、乱、差”结合起来,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文化设施等建设,农民不仅住进新房,而且住进新村,居住条件和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page※

事关我市180多万农村人口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饮水安全问题,是困扰我市农村地区多年的老问题,也是我市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重中之重。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共完成省下达给我市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83宗,解决85.81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这83宗项目总投资3.52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9600多万元,省级补助资金1.56亿元,其余由地方及群众自筹。

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是我市农村电网改造力度最大的5年。据电力部门统计,5年间,全市共完成配网投资9.25亿元,新建10 千伏线路1710 公里,配变629 台/112560 千伏安,0.4 千伏线路1959 公里。通过5年的规划建设,全市配网可转供电的线路比例大幅度提高。如今,全市已基本消灭无电村,农村地区故障停电时间大幅减少,农网用电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page※


②   丰收的喜悦。

帮扶困难群众 农村社会更加和谐

我市农村发展存在不平衡,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目前全市共有贫困村170个、贫困户12187户34808人。为此,市委在2009年提出,要在全市深入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用三年时间帮助全市贫困户脱贫,让他们的家庭人均年收入超过2500元。

根据统一部署,市、县(市、区)十级共帮扶120个村、7204户贫困户,广州市对口帮扶50个村、4983户贫困户。市四套班子领导同志多次深入贫困村、贫困户中调研指导,全力推进“双到”工作落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少春先后10次深入贫困村调研指导“双到”工作,亲自带领巡查督导组到后进村督查指导。市委副书记、市长魏宏广多次带领相关部门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市采取多种方法帮扶贫困户。单位按照“一户一法”的原则,为每户贫困户制定落实帮扶措施,全市共落实帮扶贫困户脱贫项目18681个,加快了贫困户脱贫奔康的步伐,贫困户收入稳定增长。帮扶单位根据各贫困村的实际,灵活实施“一村一策”帮扶。例如阳东县大八镇良爱村,其牵头帮扶单位市政协机关在综合分析了该村的情况后,扶持村民种植马铃薯、番茄等特色蔬菜200多亩,饲养山羊500多只,建设25亩立体淡水养殖场,目前全村28户贫困户已全部稳定脱贫。

全市组织68家农业龙头企业和7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村、贫困户对接,建立种养基地141个,建立专业村56条,带动3251户贫困户发展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等特色种养业。此外,还采取培训转移就业帮扶、民生帮扶、教育帮扶、救济帮扶、资源开发项目帮扶等多种方法帮助贫困户,均取得显著效果。

截至目前,我市已向170条贫困村投入帮扶资金6.13亿元,平均每条村360.5万元。到今年底,全市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率基本达到95%以上,三年脱贫目标有望在两年完成。

在“结对子”帮扶的同时,我市也没有忘记加强农村低保制度的建设。目前,全市纳入农村低保救助对象的有6.48万人,比2007年增加7337人;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平均129元,比2007年提高了23元。低保资金全部按月实行社会化发放,有效保障了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农村的执政基础,促进了农村和谐。
※page※


④ 享誉省内外的“程村蚝”。

我市省级 以上重点 农业龙头 企业名录

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

阳江市谊林海达速冻水产有限公司、广东羽威羽绒实业有限公司。

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

阳江市谊林海达速冻水产有限公司、广东羽威羽绒实业有限公司、阳西县粤富水产养殖鱼粉有限公司、广东大洋食品有限公司、广东金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顺欣渔业有限公司、阳东绿源人造板有限公司、阳江万事达海洋食品有限公司、广东丰多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一片医药集团制药有限公司、广东阳江百果圣有限公司、阳江市永兴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阳江市鸿福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广东省阳春市信德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阳东海惠食品有限公司。

农业发展新亮点

农业机械化 水平不断提高

5年来,我市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植保机械、园艺机械、畜牧机械等得到广泛应用。今年底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将达81.7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6.33%。

森林资源 保持持续增长

5年来,全市各地认真执行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抓好林木采伐流通经营检查,强化征占用林地审核,严格防范森林火灾及病虫害,有效地维护了森林资源安全。目前,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53.1%增加到2010年的55.3%,森林资源保持持续增长。

5年投入2.5亿 改造农田

5年来,我市一大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建设完善,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抗御旱涝灾害能力。据统计,5年来,全市累计投入25301.6万元,完成整治农田面积23.21万多亩,改造中低产田4万多亩,项目工程受益面积46万多亩。

推进畜禽生态 健康养殖

5年来,我市积极推广生态与健康养殖新技术,推动了品种优良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适度规模的畜禽养殖所占的比例已达到74%。目前,全市有9家生猪养殖场被评定为广东省重点生猪养殖场。2010年全市肉类总产量18.1万吨,比2005年增长45.7%,年均递增7.9%。

Tags:五年 高推动 江农村 责任编辑:故乡之血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专家指乳品新国标由乳业巨头起草 [下一篇]陈明开:想吃上市“螃蟹”的商人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