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蔬菜大棚、冷藏设施和平价商店“三项建设”——
■ 本报记者 姚寿高 述评
“这里的蔬菜价格比较稳定,菜很干净很新鲜,而且还知道是哪里产的,所以我经常来这里买。”正在市区东风路一平价商店挑选豆角的张女士告诉记者。这是我市推进蔬菜大棚、冷藏设施和平价商店“三项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近日,省政府在我市召开全省推进“三项建设”工作会议,对我市运用价格调节基金、扶持“三项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目前,全市已建成蔬菜大棚3120多亩、蔬菜生产基地8300亩、农副产品平价商店122家、冷库容积20335立方米,逐步建立起了产销对接、供应充足、保障有力的价格调控体系,保证了全市物价的基本稳定。
因地制宜,扩大蔬菜生产基地面积
我市是广东省重要农业生产基地,蔬菜种植有着良好的基础。2010年以来,我市通过调用价格调节基金,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平价蔬菜生产基地,重点对菜心、大白菜、茄子等城乡居民消费较多的品种扩大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增强应对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影响的能力,促进我市蔬菜生产稳定发展。据统计,至2011年底,我市已发放价格调节基金630多万元,扶持广东丰多采、阳江三洲海霞、阳春碧青等企业及江城民康等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建蔬菜大棚920多亩,建设蔬菜生产基地4500多亩。今年以来,相关企业又新建蔬菜大棚2200亩,新建蔬菜生产基地3800多亩,年新增平价蔬菜供应10000万吨以上。
保障需求,增加冷藏设施改善储运条件
针对农副产品,特别是蔬菜不易储藏的特点,我市利用基金扶持大型农副产品生产企业、批发市场增加冷库布点,改善冷库营运条件,逐步增加农副产品收储品种,扩大冷藏储备规模,较好地保障了农副产品均衡供应,全市农副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平稳。去年以来,利用省、市价格调节基金390多万元,扶持广东羽威食品、阳江永昊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扩建农副产品冷库20335立方米。其中广东羽威食品公司的冷库建成后,可日产各种冰鲜(冻)鹅鸭肉食品40吨;阳江漠阳花油脂公司建立了200吨市级食用油储备项目。
今年上半年,我市价格调节基金扶持的冷藏储备基地收储常用农副产品6532吨,共向对接的农副产品市场和平价商店提供菜、肉等农副产品5126吨。
找准载体,提高平价商店覆盖率
在平抑物价过程中,我市遵循市场规律,通过建设平价商店实施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一是依托广东丰多采、三洲海霞等农业龙头企业在城市居民密集区域或农贸市场建设平价商店。二是依托大润发、新一佳等大型超市建设平价专区,使老百姓在高档的超市享受平价的服务。三是依托供销系统企业在城乡结合部和县(市、区)城区建设综合平价商店。四是依托市军粮供应中心、市公用肉类食品有限公司等粮油、肉类食品企业建设平价专营门店。2010年以来,我市已建设平价商店122家,基本形成覆盖城市社区的平价商店网络。
协调联动,提升价格调控满意度
紧紧抓住“产销对接”、降低流通成本这个核心,与“三项建设”的经营主体签订协议,约定“产销对接”、保障供应、稳定价格等权利义务,将蔬菜大棚、冷藏设施以及平价商店各个环节有机衔接起来,完善价格调控网络。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以及台风暴雨灾害等农副产品价格容易发生异动等时间节点上,平价商店等“三项建设”对价格调控发挥了显著作用。去年国庆期间,我市连续遭受台风“纳沙”和“尼格”袭击,相关部门积极组织龙头企业调运菜心、小白菜、大白菜、青瓜、白萝卜等蔬菜共28.6万斤,按政府指导价供应平价商店、批发各大农贸市场,较好地抑制了蔬菜涨价预期,收到了较好的调控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