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抚今思昔大寨行                                    
2012-08-21   来源:石河子农批网  作者:小狼   字体:【 】  浏览:57次   评论:0


大寨村口。

大寨是山西省昔阳县东南、太行山腹地的一个小山村。提起“大寨”这个名字,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似乎有些陌生,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它的名字是那么的响亮,罩在它头上的光环是那么的耀眼。1964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大寨曾是我国农业战线上的光辉榜样和一面旗帜,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寨又是一个时代的符号。

从昔阳县城到大寨只有五公里路程。来到大寨的村口,大门是一面用石块砌成的高大围墙,围墙顶部写着“大寨”两个鲜红的大字。中间门洞的上方有一条横幅:“大寨人民欢迎您”,两侧各有一条红色的大标语:“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沿着大寨村口西边的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往日层层梯田的虎头山上,此时已经是另一番景象,绿树葱茏,浓荫匝地。几十年前,虎头山由一片片一条条贫瘠的山梁沟坡组成。“七沟八粱一面坡”说的就是虎头山复杂的地形。那时大寨是有名的穷村子,全村不多的耕地,散落各处,正是大寨人用愚公移山的决心,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将七条大沟,几十条小沟,改造成了肥沃的梯田,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粮食增产的奇迹。也正是这种积极开拓的奋斗,大寨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学大寨”中,大寨不仅是一面旗帜,也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象征。
※page※


在大寨展览馆,郭凤莲(左三)为游人作解说。

今日的虎头山,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每年不间断地植树造林,已经成为一座名符其实的森林公园。走至半山腰处,有一块镌刻着“虎头山”几个遒劲有力大字的石头。1977年,叶剑英应邀来虎头山参观时,欣然提写“虎头山”几个大字。山上还有大寨人民为周恩来总理兴建的一座纪念亭,周恩来总理曾三次陪同外国贵宾前来大寨视察,每次来时,周恩来总理都要带着外宾爬上虎头山。

虎头山中央,耸立着陈永贵墓和碑。从陈永贵墓前往下,走过一组七十二级台阶,再走过一组三十八台阶,最后是一组八级台阶,大寨人如此设计台阶是有象征意义的,七十二表示他终年岁数,三十八表示他的党龄,而八是他在中央工作的时间。陈永贵半身雕像足有二层楼高,头上扎着“白羊肚毛巾”的永贵大叔慈祥地微笑着,深情的双眸俯瞰着他曾经热爱并为之付出了一生心血的大寨。


陈永贵雕像。

走进大寨村,眼前豁然一亮,这里有个小广场,左侧靠近门洞的地方有栋二层楼房,门外挂着“大寨村党支部”、“大寨村民委员会”的牌子,这是大寨村委会办公场所和大寨集团公司的办公楼。广场的右侧是长长的一排窑洞式的、用条石砌成的二层楼的民居,这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由大寨人集体出资修建,然后分给队里的社员们免费居住的地方。陈永贵故居位于大寨村的中部,故居门楣上悬挂着一块黑色的匾额,镶嵌着“陈永贵故居”5个金色大字,两侧是一副繁体字对联:“一生耕耘锄月创神农新路,半世从政为官显清廉哲贤”,向人们默默地讲述着主人从农民到国务院副总理的不平凡的传奇人生经历。

在大寨展览馆,我巧遇了当年的铁姑娘队长郭凤莲,她如今已是五十多岁的中年人,步履依然矫健。这位有着大寨党支部书记和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董事长双重身份的女强人在展览馆被游人团团围住,说起大寨的前世今生,她动情地娓娓道来。老劳模老妇女主任宋立英如今开起了“宋立英旅游精品超市”,80多岁仍然身体硬实、思维清晰。凡有想和她合影的人,她一律答应,笑呵呵地陪着大家照相。宋立英家门对面是“铁姑娘饭店”。当年铁姑娘突击队中年龄最小的李元眼,如今当了奶奶和饭店“老板”。游客一进大寨,满目是“大寨牌”:大寨窑洞、大寨饭店、大寨书、大寨醋、大寨布老虎、大寨小杂粮,甚至农家常吃的玉米面压饼也成了旅游食品。大寨人不是在村里企业上班,就是做旅游生意,看来现在大寨人不出门就能挣到钱,腰包鼓了,日子也过得殷实了。这个只有1.88平方公里的小山村,曾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圣地”。而今,经过岁月的洗礼,早已褪去了神秘的光环,回归到既往的山村本色,在奔小康的道路上走得实实在在。

Tags: 责任编辑:小狼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我市组团参加2012广博会 [下一篇]广东公布"营改增"实施..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