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前在阳春创立公司,将绿业带向全国、将春砂仁带给全世界
 欧成忠有一个宏大的心愿,将绿业王国的版图扩大到全中国乃至世界。
走进欧成忠的办公室,茶香氤氲中,他并不急于交谈,而是一一向我们派发绿业公司的新产品。待我们刚放入口中,他却有些迫不及待地开始“搜集”反馈意见了。果然是绿业的有心人!
从衣着、到谈吐,欧成忠没有一点老板的架子,尽管掌舵绿业二十余年,带领公司上下披荆斩棘、捧回荣誉无数。
两个多小时的交谈中,欧成忠一再强调“集体智慧”,反复声明“我只是绿业的一份子”,“绿业不是我个人的、而是社会的。”他说,自己强烈地希望,依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今后,即便自己离任了,绿业仍可以走得更好、更远、更久……
谈个人抱负
因春砂情结 而成立绿业
记者:自1991年成立绿业公司之后,绿业一路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当初您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初衷成立绿业的?
欧成忠: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但长大了又想走出农村,离开土地之后能做什么呢?那时还真难以找到方向。考虑到搞工业资金投入太大,于是我又“回归”了农业,开始小规模地加工中药材、农副产品。
公司成立之初并不叫“绿业”,而是粤西绿色工业有限公司,后来因发展的需要,才改名为广东绿业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注册了绿业这一商标。为什么叫“绿业工业”呢,就是想以工业的思维来经营农业,将农业产业化。
其实,那时候我们发现,农村很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并不畅达,农民所掌握的市场信息也比较滞后,从这一角度出发,我觉得公司还是大有可为、有发展空间的。
记者:您是土生土长的阳春人,利用本土资源成立公司,打响阳春特产品牌。其中是否有某种故乡情愫?
欧成忠:我想,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家乡情结。但于我而言,与其说是家乡情结,不如说是春砂情结。
成立公司之前,我是经营中药材的,长年累月与中药材打交道,林林总总的药材中,我特别钟情于春砂仁。春砂仁历史悠久,是一种非常好的、地地道道的中药材,早在一千多年前宋代出版的药学著作《开元本草》中,就首次记载了春砂仁的药物功效,云其可开胃醒酒食,安胎治恶阻,行气止痛,和中止痢。全国各地凡是与药材打交道的人,无人不知春砂仁。
所以,我始终觉得,春砂仁是上帝赐予阳春、赐予阳春人的恩惠。带着这份春砂情结,我启动了公司,开始加工春砂仁,将其推向全国、全世界。
谈经营心得
做好企业的“DNA” 设定
记者:如今,绿业已立足阳春,享誉省内外,并取得多项荣誉。回过头来看,您应该有不少心得感悟吧。
欧成忠:这些年,最大的感悟就是:做企业,最关键、最重要的是在成立之时定好调。这好比生物学的“DNA” 设定,如果设定了鸡的DNA,那养出来的肯定是一只鸡,如果设定了大象的DNA,那养出来的肯定是一头大象,而不会是一头牛。所以,企业的定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那么,企业的“DNA”该如何设定呢?首先,应做好企业文化的设定,我们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唯有有利于社会,才有其存在的价值”,意即企业只有服务于社会,获得社会的认可,才有可能存在、发展、长青。遵循这一核心理念,我们企业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求自己做到“识大体,明事理,做好自己”。识大体,即明白政府、社会及公众的期待,努力达到他们的期待;明事理,即懂得付出,热心参与公益事业;做好自己,即严把食品安全卫生关,以法律法规来约束自身。
其次,还应做好核心产品的设定。众所周知,绿业的核心产品是春砂仁,绿业生产以春砂仁为核心的一系列功能产品,包括黄皮、仁面、桂圆、橄榄等等。当然,除了核心文化、核心产品的设定,企业发展之中还应把握核心技术、核心人才,并培育创新意识。这五者缺一不可。
谈人才建设
留住人才关键是留住核心技术
记者:您刚才谈到人才,绿业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怎样的战略高度?人才理念和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又是怎样的?
欧成忠:任何一家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都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对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上,我们做一切工作都是从四方面出发:一是让他们找到一种信念,二是让他们看到希望,三是让他们感觉到被信任,四是让他们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这四点齐备了,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page※
当然,怎么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我觉得也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其事其人;其人其事;其时其事。怎么理解呢?做什么样的事情,就用什么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事;到了什么时候,就做这个时候该做的事。
记者:既然谈到留住人才这一话题,公司的人员流失率高吗?
欧成忠:其实,人员的流动是非常正常的。在企业,人才是需要更新的,没有更新,那也是死水一潭。我始终觉得,留住人才不一定等于要留住人。对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要留住企业文化、制度、核心技术等,这些东西留住了,就等于留住了人才。
谈企业管理
学会用数字来进行科学管理
记者:绿业公司能取得如今的成绩,除了人才与技术,您在企业管理方面一定下了不少功夫。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绿业的管理之道吗?
欧成忠: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我们公司总结出了“五化”管理,即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剧本化。
首先,是制度化。在阳江,人们常说到家族式管理,觉得公司里多几个亲戚就是家族式管理,但我认为,评估一个企业是不是家族式管理关键要看有没有形成制度化。所以,我们一直推崇制度化,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
第二,是规范化。什么人做什么事,都有相关文件可循,这彻底解决了不少企业存在的分工不清、责权不明、流程不畅等问题,从而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
第三,是标准化。标准化主要是针对产品,产品质量是企业基础工作的综合反映,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我们要通过一系列的标准来规范操作行为和作业流程,以减少或消除质量缺陷的产生。实施标准化管理体系,就能更好地为顾客提供质量可靠、满意的产品,进而提升品牌的美誉度。
第四,是数字化。数字化管理,即学会用数字来进行管理。作为企业的一员,不论是一线员工还是企业领导,都是数字的管理者。只要你愿意,几乎一切的管理要素、模块和结果,都可以数字化。包含确认消费需求、购买心态、消费模式、购买方式、产品定位、产品特征、产品性能、产品服务等等所有企业行为,而不再是凭借个人感觉。
第五,是剧本化。理论是构成目标的基础,行动体现价值。做任何事情,都要先写好计划,这样才有章可循。就如歌剧、话剧一样,有好的剧本,才能有成功的表演。绿业每做一件事,都要汇聚集体智慧先写好一个剧本,公司所有人员都是剧本中的一个角色,工作中每一句话都是剧本中的台词。员工可以通过合理化建议发挥主观能动性,公司将据此定期检讨修改剧本。
谈全员持股
欲推行产业链持股凝聚人心
记者:据了解,绿业公司几年前在管理上有大举动,即实行了全员持股。全员持股的效果怎样?
欧成忠:我们2008年实现了全员持股,此举一方面提高了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也提升了企业的资本竞争力。
企业要发展,一要靠人、二要靠钱,那该通过什么方式来凝聚人呢?全员持股就是一个好办法。你想,如果一个纯粹只拿工资的打工者“升格”为企业股东,他不仅可以拿到工资,企业发生效益后,他还能得到“分红”。那么,作为股东,他必然更关心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必然更能提出一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的建议。这样一来,全员持股就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凝聚力,还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及生产效益。更重要的是,全员持股还能壮大企业的规模,提高企业的资本竞争力。
记者:也就是说,现在回过头来看,您觉得当初实行全员持股是非常正确的?
欧成忠:我觉得是正确的。这是时代的需求,也是企业社会化的一种手段。因为,企业不是我个人的企业,而是社会的企业。接下来,我们还准备实行产业链持股。比如,下游的农民可以通过资金、生产资源入股;销售单位可以通过资金入股;合作的科研技术院所可以通过生产技术、研发技术入股。
谈品牌运营
首先要立品,追梦“绿业中国”
记者:如今,绿业的品牌如今已响彻大江南北。您对品牌的策划、运营有哪些心得,与我们分享一下。
欧成忠:首先得好好理解“品牌”二字,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我个人则这样认为,先要立品,有品才有牌。
什么是品呢,即产品质量、产品价值。一个企业把“品”字这篇文章写好了,用一句熟语来说,则“酒香不怕巷子深”,意即形成了品牌。所以,“品”乃企业发展的基础。一直以来,绿业都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并想尽一切办法来提升产品质量,这样,才能获得消费者和社会的认可。以“品”作基础,企业再加强宣传,便能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品牌与知名度是两回事,知名度高不一定是品牌。没有“品”作基础,所谓的知名度是不健康、不持续的。
那怎样才能打造好一个品牌呢?需要三方面的条件:对企业经营宗旨的坚守;对企业理念和文化的坚持;面对困难或诱惑时的坚挺。唯有这样,才有可能造就“百年老店”。
记者:经过20多年的发展,对绿业目前所取得的成绩,您满意吗?
欧成忠:就现时的状况来看,还是比较满意的。但站在发展的角度来看,肯定是不满意的。发展永无止境。
记者:那接下来,为把“绿业”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您将又有什么新的点子?
欧成忠:这些年,我们积累了不少生产、管理方面的经验,并于2008年进行“二次创业”,即重设“DNA” ,重新设定发展的纲要和方向,提出了“绿业中国”这一规划。什么是“绿业中国”呢,就是经营中国各地的功能性土特产,打造“绿业”牌中国特产。
这一规划包括三个子系统:研发系统,联合各地高校研究全国各地特产的加工方法;生产系统,把生产车间办到全国各地;营销系统,在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建立连锁店。首先要实现全国的当地特产、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在连锁店达到一定规模后,实现所有特产的全国销售。
或许,大家会怀疑,各地稍有规模和名气的特产,当地都已经深度开发了,绿业公司凭什么插队进去分一杯羹?对此,我们是这样想的:绿业公司在全国加工的产品将有一个共同特点——做成功能性特产。特产只有美味没有功能,生命力就不强。
以“阳春、阳江为核心,立足广东,辐射全国、走向世界”,这是我们企业的经营战略,据此,我们将着力打造绿业营销网络。今年3月份,我们在茂名开了第一家工厂,主要加工茂名特产山楂。明年,我们将准备“进军”广西,主要加工茶籽油。当然,“绿业中国”的梦想要一步步实现,未来更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将逐步打开南方的市场,直至全中国、全世界。■文/黄娟娟 图/周 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