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建设中的阳江核电站。摄影/李向东
——代表委员热议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积极实施“双化”驱动战略、蓝色崛起战略、融入珠三角战略,更加注重增强经济综合实力,更加注重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努力建设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城市。
在昨日下午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和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小组讨论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双化”驱动战略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两大引擎
相辅相成同步推进
“‘双化’驱动战略非常符合我市实际,是阳江科学发展、幸福追赶的重要抓手和基本路径。”丁锡丰代表说,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是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两者相辅相成,必须同步推进。工业化能够形成产业的集聚,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吸纳更多的人才和劳动力,从而促进当地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能让城市扩容提质,改善人居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雷双富代表认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工业化是“发动机”,没有工业化就没有人气,就没有产业的聚集。没有城镇化,又无法承载大规模的工业化,无法为人才提供居所和公共服务,无法让人才安心落户。他表示,2012年,阳东县GDP达到180多亿元,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逾8亿元,这主要是靠原来工业化打下的基础,城镇化从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2012年城镇化对全县地方公共财政的贡献率差不多达到40%。
莫让军委员、杜菁锋委员说,近年来,我市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2011年城镇化率达到46.97%,但仍低于全国51.76%、全省66.5%的平均水平。新型城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了经济、社会、文化、空间及环境等诸多方面。具体而言,就是在今后的城镇化发展中,要十分注重城镇化发展质量,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及经济四位一体的互相协调发展,实现城镇与农村的统筹发展,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达到社会和谐的城镇化之路。
加快园区建设培育新兴产业
我市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代表和委员们纷纷从产业转型升级、招商引资、园区建设、政务环境等方面建言献策。
丁锡丰代表说,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意味着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重点培育发展新能源、有色金属新材料、LED、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许培业代表表示,阳西县将借助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园和新圩产业园,依托华厦阳西电厂、美味鲜、博德等重大项目,积极实施产业链招商和以商引商,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大力推进园区建设,提高工业化水平,为城镇化发展奠定基础。
“一个地方必须大力发展工业,才能提供源源不断的税收,壮大政府的财力。”梁紫枫代表说,去年,阳江国税收入增幅居于全省第一,阳西滨海火力发电等重大工业项目的贡献很大。为此,各相关职能部门要转变作风,落实职责,为企业发展服务好,国税部门要优化纳税服务,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培植更多的税源。
叶成青委员表示,近年来,我市加大产业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总体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需加大力度培育。建议我市依托广阔的腹地以及海岸线,发挥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寻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口,规划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蓝图。
杜菁锋委员建议我市加快工业园区发展:各工业园区要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项目。支持各县(市)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对空间相邻、产业相关、条件互补的非同一行政区域的工业园区进行连片开发,促进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城镇化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我市如何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王雄委员认为,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而不是建高楼、建广场。农村人口转移不出来,不仅农业的规模效益出不来,扩大内需也无法实现。为把阳江打造成为“让本地人自豪,令外地人羡慕”的城市,他建议:全面推进城市城南新区、阳江高新区、海陵试验区、江城银岭工业园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推进阳江市中心城区与阳东县城及周边雅韶镇、红丰镇一体化发展,提升其地区性中心城市的服务职能。
冯积康代表说,珠三角很多地方集中发展镇域经济,当前已形成“卫星镇”城市群落,城镇化水平非常高。我市近年来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但发展不够均衡,人、财、物等各种资源集中在阳江市区和各县(市)城区,而许多乡镇变化不大、面貌不新。建议人大代表将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作为一个议案来推动相关工作落实。同时,政府应从资金、人才、用地指标等方面“真金白银”地扶持中心镇发展。
钟伟彪代表表示,最近,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心镇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为推进全市城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建议市里面督促各县(市、区)对该《意见》进行细化实施,真正兑现扶持政策。
项仲陆委员认为,做好新农村规划建设,是关联我市“双化”驱动战略成败的关键。当前,首要任务是按照“新规划、新建设、新产业、新生活”的目标进行定位,把新农村规划与新型城镇化规划结合起来,以城镇促农村,统筹城乡发展。
撰文∕胡小升 陶明霞 杨晏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