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市科工信局:力促阳江工业经济腾飞
2013-01-21   来源:乌兰察布农批网  作者:大奶妹   字体:【 】  浏览:34次   评论:0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魏宏广到广东华夏(阳西)电厂调研。

立足转型优服务 多措并举解难题

市科工信局:力促阳江工业经济腾飞

编者按: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厅和省知识产权局等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市科工信局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着力抓运行、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强园区、壮规模,优服务、解难题,为阳江的工业经济腾飞提供了有力保障。2012年,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181亿元,同比增长23.3%;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总产值682.4亿元,增长20.4%;最高供电负荷突破100万千瓦,达108.5万千瓦,增长25.43%;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省全列,“中国餐厨用品出口基地”、“中国陶瓷刀中心”、“中国打火石中心”等一个个“国”字号品牌纷纷落户阳江。

举措一

加强监测协调

服务企业发展

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做好经济运行动态的监测、分析,加强调查研究,不定期地深入各地、重点监测企业调查了解生产经营状况、存在困难和问题,及时采取对策措施。

加强对企业的跟踪服务。做好全市50家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工作,扎实推进市直工业企业优惠卡发放工作,为2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办理了优惠卡。认真做好市领导挂点企业服务工作,实施重点项目帮扶工程,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保姆式服务。深入开展“政策下基层”活动、暖企活动和“工业企业集中服务月”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180项,企业反映的建议回复率达100%。做好煤电油等重要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重点做好电力运行调控,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力保企业用电正常有序。

抓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围绕“让企业专心生产,其他事情交给我们来办”的思路,开展代办服务工作,加快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市中小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合建步伐。成功组建我市第一家小企业基地—阳江高新区小企业服务基地,填补了我市没有该项目的空白。加强企业融资服务,举办3次市中小企业融资、校企对接交流活动,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招工难”问题。开展“政策下基层”活动,举办3次政策宣讲会,为企业集中讲解各项优惠扶持政策。
※page※

举措二

全力推进转型升级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抓好五金刀剪产业升级步伐。制定《关于促进我市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意见》,出台《关于加快阳江刀剪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阳江市刀剪新产品认定管理办法》、《阳江市市级刀剪机械新产品评定暂行办法》和《阳江市市级刀剪机械新产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组织召开第一届阳江市刀剪新产品和刀剪机械新产品专家评审会,认定5个刀剪产品为阳江市2012年刀剪新产品,4家企业的4款刀剪机械为2012年度新产品。五金刀剪产业总产值达到316亿元,增长13%。

突出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围绕优势传统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等方面,组织上报了2012年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技术改造项目11项,省重大产业链配套技术改造专项1项,力争我市更多的关键项目、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省财政扶持。

加快推进省市共建食品(水产品)工业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借助华南理工大学的科研力量,编制完成了《阳江市食品(水产品)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纲要》,积极加强与省经济与信息化委的沟通联系,争取与省经济与信息化委签订广东省(阳江)食品(水产品)加工产业示范基地协议。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工作核查、验收和上报工作,完成了省政府对阳江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考核,编制了2013年度淘汰落后产能计划,指导淘汰落后水泥企业申请资金补助培育和发展汉能、阳春生物制药等一批新兴产业,推动新兴产业向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着力推进项目建设。阳江核电、广青镍合金、世纪青山镍合金、新春钢、明轩LOW-E节能玻璃、海螺水泥等重大项目投资持续加大,电力能源、节能玻璃、汽车空调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世纪青山、广镍合金项目已于去年6月份试产。

举措三

大力推进园区建设 努力承接产业转移

抓好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至2012年10月底,全市4个园区共投入开发建设资金51亿元,开发土地面积16平方公里,建设园内硬底化主干道路40公里,建成220千伏输变电站、110千伏输变电站各2座、污水处理厂5座;引进项目352个,投资总额464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96.7亿元、税收5.4亿元,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大力实施乡贤反哺工程,去年9月14日召开了阳江市乡贤反哺工作会议,200多名乡贤赶回阳江参加会议,签约项目12个,投资总额达110亿元。

认真做好园区考核工作。组织市直有关部门对全市产业转移园进行考核,为迎接省的考核作准备。阳江市政府和中山火炬(阳西)、佛山禅城(阳东万象)两个产业转移园获得优秀等次,广州(阳江)、东莞长安(阳春)两个园区获得达标等次。

加快临港工业建设步伐。加快建设阳江高新区、阳东、阳西三大临海工业基地,重点打造环海陵湾港口工业基地,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构建临港工业平台。阳江海洋特色产业基地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广东省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并纳入了省海洋功能区划和省重点储备项目,目前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正在筹建,已引进了投资额超10亿元的大项目5个,总投资72亿元。广州(阳江)经济合作区建设稳步推进,目前正在起草合作区协议书等文本。
※page※


市委副书记、市长丘志勇出席全市工业经济工作座谈会。

举措四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抓好创新体系建设。科技投入大幅增长,去年市本级科技三项经费达1995万元,增长20%;新增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全市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达到10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达到50家。各县(市、区)科技企业孵化中心建设初步完善,江城银岭科技产业园创新孵化中心、阳东县科技创新中心和阳江高新区高新技术孵化中心相继建设完成。在2009年-2010年全国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中,我市被评为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市。

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展五金刀剪产业技术路线图编制工作,继续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研究院、产学研研发基地。继续抓好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帮助企业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组织企业申报“2012年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项目、广东省专业镇专项计划项目”和“2012年度省产业技术与研究开发入库项目”,共向省科技厅推荐项目30项。积极推进“阳江市宝马利汽车空调制造装备院士工作站”创建工作。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抓好财政科技资金的优化配置,积极动员、引导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举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暨创新基金申报培训班。 2012年,申报及复审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共11家,第一批获认定1家;申报认定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7家,更名1家,全部获得批准;获省级以上科技计划立项项目共有13项,扶持经费达908万元。

抓好节能产品推广应用。组织召开了全市推广LED照明产品会议,签订了责任书;组织编写了《阳江市推广应用LED照明产品实施办法》、《阳江市推广应用LED照明产品工作考核办法》,并进行考核验收;抓好LED照明样板路(站港路)的建设工作,逐步推开使用LED照明产品。认真做好省自主创新考核验收组、省推广应用LED照明产品工作考核组到我市考核工作,受到好评。

抓好农村科技工作。进一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与服务环境,开发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完成阳江现代渔业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申报工作,争取获得省科技厅批准立项,使之成为带动我市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科技示范园。七是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健康发展。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力度,举行“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纪念活动启动仪式。举办会展知识产权保护暨反倾销业务知识培训班。加大专利申请力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断增多。去年1-10月,我市专利申请量775件,同比增长10.5%。
※page※

举措五

加强节能监管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加强电力运行与管理工作。积极争取省对我市用电合理增长支持,增加用电指标。制定了《阳江市2012年错峰用电方案》、《阳江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会同供电部门合理调整和科学分配用电,保障了我市用电需求和电力安全运行。

做好节能目标考核工作。制订了《2011年阳江市节能考核工作方案》,组织对有关单位、企业进行节能考核。扎实做好迎接省政府对市政府2011年度节能目标考核工作,圆满完成任务。

开展节能宣传活动。组织2012年阳江市节能宣传月活动,把能源紧缺体验、节能产品的使用推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家庭和农村。

抓好节能监察工作。进一步完善节能监察中心建设,做好各类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工作,增强全社会节能意识,进一步提高我市的节能工作水平。

推行清洁生产工作。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的再生利用,努力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举措六

加快信息化建设

促进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完成了信息兴农工程(二期)工作任务,并于去年3月份通过了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对该项目的验收。组织调研组对农村信息化广播站点进行检查,检查的站点建设情况良好。认真组织企业申报2012年广东省农村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项目。

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组织对我市“4个100”示范工程企业候选单位(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并做好入选2011年广东省两化融合“4个100”示范工程企业相关工作。开展我市软件、电子产业和重要工业控制系统基本情况的调查工作,摸清底数。

加强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市、县党政和市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共457人参加网络信息技术实操技能培训培训。其中培训市、县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107人、市直单位领导干部350人。经考试,合格率达到100%。

展望2013

■ 市科工信局局长陈平:

新的一年,市科工信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双化”带动、蓝色崛起和主动融入珠三角战略,重点以做大做强园区平台和提升传统产业为突破口,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做优园区。围绕打造“特色、实力、宜居、活力、效率”园区的目标,切实抓好产业转移园区的规划调整,加快园区基础配套设施、生活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等工作,加快推进广州(阳江)经济合作区建设,努力将该合作区打造成全省知名的园区。

二是做强产业。力促现有重大工业项目加快投资建设和增资扩建,集中精力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实施“产业链招商”和“以商引商”,做到建链、补链、强链;积极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和新工艺在五金刀剪、食品医药、木材家具等传统产业的应用,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机械装备、钢铁、汽车零配件、电力能源等产业集群,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壮大规模、争创品牌。

三是做大企业。推进五金刀剪、食品加工、纺织服装鞋帽、南药加工产业加强技术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投资额超亿元竣工项目达产,尽快形成生产规模;推动在建重大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抓好正在筹建的重大工业项目的建设。加大企业对新产品的开发扶持力度,对评定的市级新产品给予奖励和扶持。

四是打响品牌。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进一步推进五金刀剪产业、食品(海水)产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技术创新,不断培育新产品、优质产品和名牌名标,进一步打响阳江五金刀剪、食品(海水)产品品牌。

五是自主创新。启动改善创新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深化产学研结合,抓好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强专业镇建设,推动企业组建国家、省级工程研究开发中心,构筑产业支撑平台,帮助专业镇不断做大做精做强,支持企业引进创新人才团队,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六是优化服务。继续围绕“让企业专心致志搞生产、其他事情交给我们来办”的理念,建立和完善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建立“保姆式”代办服务制度,着力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政策信息、融资服务、物流运输、邮政快递、餐饮出行等高层次综合服务。推进工业企业集中服务活动常态化,切实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

■ 撰文/傅应熹 姚寿高 ■ 图片/李向东 市科工信局提供

Tags:江工业 经济腾 责任编辑:大奶妹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依托双化驱动 加快追赶步伐 [下一篇]阳江联通:创新,我们全力以赴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