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信贷“输血”功能 加大信贷资金投入
阳西联社唱响支农惠农“最强音”
近年来,阳西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阳西联社)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不动摇,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加大信贷资金的投入,坚定不移地推进惠农、富农政策,为当地“三农”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扶持,唱响了一支贴近县域、服务“三农”的金融支农惠农“最强音”。
为种养殖户提供资金支持
“多亏阳西联社对我的养殖场大力支持,给我发放了300万元的周转资金,送来了‘及时雨’,要不早些年承包的1000多亩的水域,部分就要撂荒了。”日前,该县上洋镇水产养殖户黄某对笔者表达了他对农信社的感激之情:“以前和其他银行打交道,他们都觉得小农户没有什么价值,去办理贷款也都是欠热情,爱理不理,但阳西联社给我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主动上门服务,主任和信贷员都把我视为真心的合作伙伴。我们能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农信社的扶持至关重要。”前两年,陈某通过该联社的信贷支持,水产养殖一步步发展壮大,现每年养殖的鱼、虾(苗)年纯利润达100多万元。
助推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该县农信联社从拓展和深化服务“三农”领域的实际出发,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信用观念佳的中小企业,通过增加授信额度,改善结算服务,促进其不断发展壮大。并针对中小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融资需求和风险特点,结合信贷政策,采取“量身订做”的方式设计贷款产品,多层次、多角度地支持贷款户,积极探索并开发多元化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方式,延伸服务手段,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该农信联社充分利用建设中山火炬转移产业园的契机,重点加大对农副产品养殖和加工、五金加工、农村小水电等小企业的信贷资金投入,特别是加强对农业著名商标企业信贷服务工作。如贷款2300多万元扶持省农业龙头企业阳西县(深圳光明)鱼粉有限公司扩大经营规模,不但增加了企业利润,更带动近300户农户致富奔康。至2013年4月底,全县农信联社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0.33亿元,今年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1.5亿元,给当地中小企业在经济危机中及时输送了“血液”。
为城镇化建设“添砖加瓦”
“两会”已胜利闭幕,但关于新型城镇化的热议还在持续。从金融支持角度,如何推进城镇化的持续发展,如何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结合,早已成为阳西联社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阳西联社以“方便、快捷、亲和”的农金服务优势,在支持当地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进一步延伸金融服务链条,该联社将金融设备、理财产品、电子银行、金融知识等金融服务送到农民家门口,安装ATM、农民自助服务终端等设备,方便当地村民群众使用。
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该联社还确立了多种信贷支持方式,引导村民改变生产方式,真正实现从“地”的城镇化到“人”的城镇化的升级和转变。一是对于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的镇,优先支持农户、农业生产的资金需求;二是对于无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村镇,重点支持服务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辐射及带动周边产业发展,积极发放贷款予以支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始终坚持“高举支农旗,坚定支农路”,助推广大群众奔小康,全力唱响支农惠农“最强音”。
何春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