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合山钟百万与『高楼村』的传说
2013-05-19   来源:秦皇岛农批网  作者:高富帅   字体:【 】  浏览:55次   评论:0


图:合田公路上,左边是上墈村(高楼村),右边是东华村(矮楼村)。


图:上墈村门楼。

◎ 图/肖七
◎ 文/钟芬 邓律侯

“雅韶谭大昌、岗美李惟扬、那梢钟百万、金银用斗量。”这是曾经流传在阳江民间的几句顺口溜,用来形容两百多年前当地的几个著名有钱人。

清朝时期,市场流通主要使用银子,以重量为单位,交易时候一般需要用秤来称金银。而上述几个人却是直接用斗来装量的,足以让你想像其财富有多少了。

这里说的是其中一个大财主钟百万的发家故事。

掌故风情

阳东县合山镇那梢村委会有两条古老的村庄:上墈村和东华村。两村由南北走向的合田公路隔开,相距不过百米。上墈村在路的西侧,东华村在路的东侧。三百年来,这两条村的正名很少人知道,人们总是惯称路西的为“高楼村”,路东的为“矮楼村”。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有一段与当时大富翁钟百万有关的传说。

偶遇风水佬 鸡乸山葬祖

明朝洪武年间,有位名叫钟大使的移民,从福建省流落到阳江,后在合山北部那龙河畔的一个小荒坡建屋定居。次年,又有个叫钟梦雷的,带着全家老小从新会迁来这里安家。这两户钟姓人家从此在这里勤劳耕作,生息繁衍。后来建村分别取名为“上墈村”和“东华村”。

康熙年间,钟大使的第十代孙钟德惠仍在这里以种田为生。钟德惠小名阿万,年过三十才成家立室,租种几亩薄田,正常年景尚可维持温饱。几年后,由于他们陆续添了几个儿女,为了多收点粮食,农忙时夫妻俩常常早出晚归,吃在田头;农闲时,阿万还常挑粪箕拾牛屎做肥料出卖,因此人们都称他“牛屎万”。那年农忙时节的一个午后,钟德惠放下犁,把牛赶到附近草地吃草,然后蹲在田头吃稀粥,一会儿工夫,一大瓦盆粥就吃去个大半,剩下的要留给妻子吃,他抽口旱烟就又犁田去了。这时,突然有个打着一把旧黑伞,肩挂搭袋的人从山边过来,开口道:“大嫂,我是看风水的,行到此处,口很渴……”意思是求大嫂要点清粥水。德惠大嫂虽然自己也没吃午餐,但她同情这陌生人,便答道:“先生,这里还有点剩粥呢,你不嫌弃就吃吧!”风水先生一气把小半盆粥吃完了,恭恭敬敬地说声:“多谢大嫂!”那边田间的德惠看见妻子与一个陌生人窃窃私语,便放下活儿过来看个究竟。

风水先生见德惠过来,先打个招呼,随后两人坐在草地上聊了起来。风水先生说:“老哥,你家大嫂心肠好,是个有福之人。我看你劳劳碌碌,多年未见发达,想必是祖先山坟未葬好。要是你相信我,可帮你找个好风水山安葬太公。”德惠这时想起收藏他祖父的骨塔还是临时寄堆,赶忙请风水先生帮忙找块风水宝地。当晚,德惠请先生一同回家食饭过宿。

回到家里,因没有什么好菜招待风水先生,于是夫妻俩商量,把家里的一只下蛋的母鸡杀了招待他。风水先生十分感动,表示一定尽力帮助钟家找块快发财的风水地。翌日早上,德惠与风水先生吃过饭后,即出发去寻找风水山。走了约一个多小时,踏遍好几个山头,就是找不到合意的地方。他们正想要就此罢休,忽然风水先生又想起什么。凑近德惠的耳朵说:“昨夜一只母鸡向我托梦,说那龙河畔丰村附近的鸡乸塱是块风水宝地。”于是,两人即往鸡乸塱察看。确定位置后,吩咐德惠于某月某日某良时,将祖父骨骸移葬于此,并交代清楚座向,嘱其夫妻继续勤耕勤作,很快会发财的……

黄牛牯引路 荒坟藏白银 

德惠在鸡乸塱的一处小山坡,依照风水先生的吩咐安葬好祖父的骨骸后,依然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有空闲就到山上拾牛屎做肥料。翌年的春耕时节,德惠有一天犁田后放牛去吃草,这又累又饿的黄牛,却不吃草,径直跑到不远的一个小泥堆边。此土堆直径约三米、高一米左右,上面长满矛草小树,像多年没有人祭拜过的荒坟。黄牛在那里不停地用两角抄泥堆,就是不吃草。德惠见了,怕他不吃草饿着无力拉犁,连忙赶它去吃草。可是一转身,这家伙又跑回那个小土堆去抄泥,一连五六天都是这样。德惠觉得奇怪,就决定挖开那小土堆,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东西如此吸引这黄牛。

几天后,德惠带着锄头粪箕等工具去掘小土堆。他掘呀掘呀,当掘下尺多深泥土时,下面发出“咚咚”响声,再继续掘下去,突然“噗”地一声碰着一块朽木板,细看,原来是块棺材盖板。德惠吓了一跳,想就此罢手,但一转念:既然出了这么多力,不如再掘下去看个究竟。岂料把木板掘破后,哗,里面尽是白花花的银子。德惠一下子被这么多财宝吓懵了!冷静了一下,他趁着周围无人,便用粪箕装些白银,在上面盖上一层牛屎担回去,放在牛舍里;待天黑,他又与妻子一起,将白银转运回住宅,放在床底下,用旧烂木板遮盖好。吃过晚饭后,夫妻俩又连夜商量,该如何把山上大量的银子安全运回家中。最后决定:两人每天大清早拉牛车出外面山地假装拾牛屎,先将挖出的白银放在车斗的底层,再用拾来的牛屎覆盖着,待黄昏时拉回家。就这样一连干了近两个月时间,才把荒坟里三副棺材所装的金银全部挖出运回家。尔后,夫妻俩仍然勤耕勤作,悭俭持家,谁也没有发现他们发了横财。

得横财百万 建高楼安居 

且说当时东华村梦雷公的后裔,正用尝产(集体财产)在本村建一幢三层高的大楼。一天,得横财已有半年的钟德惠,路过工地,受到启发,心想:何不自己也建座这样的大楼,让全家族世代安居?随后,他就一连几天到东华村的建筑工地上察看,打听需要用多少工料。工地上的水工木匠见他唠唠叨叨,不像有钱做大屋的样子,承桁(泥水工头)就不耐烦地对他说:“看你这鬼打样,哪像有钱建楼?如果你真有钱建这样的高楼的话,那我们伙计就赠人工给你,每天有三餐饭吃饱就得了。”德惠听罢,心里暗自高兴,于是双方拍板约定,“承桁”当场表示:决不食言!
德惠决定建一座四层高的大楼,比东华村那新楼还高一层。几天后,他到阳江城购买最好的杉木、石灰,在当地订购最好的青砖青瓦,请船运到那龙河黑湾码头,再请牛车运往工地;又请打石匠打“方针”(花岗岩石条)数百条。待东华村那幢三层楼竣工后,德惠就请那些工人来开工。承桁爽快地带原班人马前来为德惠建楼,并对德惠说:“钟大哥,对不起,小看你了!真想不到你有钱建高楼。我们一定尽力为你建楼,不要人工(钱)。”德惠则说:“我相信你们会尽力的。开工后,我保证让你们餐餐吃饱吃好,人工也十足算给你们,等到大楼竣工入伙时,再请你们大饮,庆贺一番……”

就这样,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一幢四层高、占地面积180平方米,宽12米、长15米横过三个间的合山地区最高的大楼建成了。此楼气势宏伟,坚固实用:楼的地台与村中的瓦屋顶一样高,四周还用“方针”石砌高四米,里面填满实土,既是为了防止贼人凿墙钻孔入屋偷抢,也起着防火作用,四米以上的墙全用青砖砌成,楼顶两边还建两个高高的“镬耳”墙;楼里各层阵桁直径足有半尺,阵板厚度亦一寸有余:正中大门口装有横拉铁闸及铁皮门;从地面到大门口四米高的地方全是花岗岩石铺成的阶梯……这座大楼在当时的乡下可谓是首屈一指,远近闻名。从此以后,当人们提到那梢上墈村时,就称它“高楼村”,东华村则称“矮楼村”,一直沿袭至今。

1956年,当地办高级农业社时,生产大队曾在此楼开办木屐厂。1958年大跃进时候,高楼被拆,拆下来的砖、瓦、木全部运去建造合山中学和合山戏院。

横财藏玄机 走运挖宝藏

钟德惠在上墈村的高楼建好后,除支付建楼款后,把旧居所藏余下的银子全部搬到新宅,随后买下了一千石租的水田,租给佃户耕种,又放高利贷,生谷生钱。数年后,四乡八里的人都知道上墈村高楼里有个富翁,并称其为“钟百万”,意指钟氏有百万银元(当然这是个概数)。

传说,晚年的钟德惠带着子孙到阳江城南门街(原介龄小学对面)购地建了“大屋”,前后两进,约400平方米,砖瓦木结构,大门顶山书“海达书室”四字(海达系始祖大使公别号)。《阳江县志》(2000年版)有载:“南门街富户钟百万宅称钟屋”,可见历史上的“钟百万”并非单纯的传说。

“钟百万”发横财成富翁,后人众说纷纭。有说与山坟葬得好,风水发有关;也有人猜测,当年举兵反清复明的王兴(“绣花针”)所赏部下萧国隆的金银正是藏于合山丰村一带,被钟德惠挖掘出来而成为暴发户的。《阳江县志》(2000年版)《大事记》有载:漳州人(入籍恩平)王兴,于恩平横陂那乾峒起事,初有3000人在阳江东南一带活动。清顺治元年三月,明朝亡,五月,“绣花针”举兵反清复明……活动于恩平、台山、阳江一带,其将萧国隆据丰村(今合山丰村),李常荣据海陵。八月王兴占恩城,攻阳江、台山转战上下川一带,继续反清复明,拥桂王朱由榔。此时桂王已退至云南,王兴派人往云南昆明报捷,桂王赏赐王兴黄金六万两……

想必当时王兴会将一部分黄金兑成白银赏给驻守合山丰村的功臣萧国隆;而萧氏后来兵败撤退时,来不及把白银运走,匆忙间藏于一个小山头上,最后被钟德惠走运发现挖掘了出来。

链接

民间传说,后来王兴以孤军同清兵作战,由于兵力悬殊,兵败被迫从阳江大沟海朗城向海上撤退。他在匆忙撤退的时候,分别把金银财宝埋在“三宝山”和“嵝岣石”两地,“三宝山”在大沟新梨村附近,“嵝岣石”在海朗城西北边五里的崖鹰山上。

王兴撤退时曾委派其妹留下负责看守这批金银财宝,其妹后来也战死,从此再也没人知晓财宝的下落了。大沟附近至今仍流传着一首民谣:“绣花针,流沟石,三宝山。三瓮头三瓮线,三百竹篙顶到天,宝藏十万八千四,无足问嵝岣石取。”一直以来,不断有人在两地寻宝,但均毫无收获。

Tags:钟百万 高楼村 责任编辑:高富帅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广东抽查大米1104批次31批镉超标 [下一篇]广东暂未收到活禽“禁运令”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