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气温创新高 多地拉响高温红色或橙色警报

图:记者往平底锅中放置了一片生培根,放置在上海的马路上。生培根片煎至八分熟一共用时约80分钟,整个过程中地面温度一直高于60℃。
热!热!热!7月以来,我国多地出现35℃以上持续高温天气,多地拉响了高温红色或橙色警报。记者近日深入街头巷尾、建筑工地等场所,感受高温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30日下午1时左右,记者在上海街头做了个高温实验,将约100毫升的矿泉水倒入平底锅,并将平底锅放置在路面上,约1小时后,平底锅中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完全蒸发。
7月30日上海最高气温达到39℃。截至当日,上海7月份已有24个高温日,打破了上海140年气象记录史上7月份的高温天数纪录,堪称“最热7月”。持续高温对上海的供水、供电能力是一个考验,全市日供水量一度冲破千万吨大关。
不仅上海酷暑难耐,连日来,江西、杭州、长沙等多地气温创新高。截至30日16时,江西有27个县市区超过38℃。预计未来2-3天,江西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为36℃-38℃,局部可达39℃。
浙江等地更是持续一周发布最高级别的高温红色预警。最近一周,杭州最高气温连续超过40℃,创60多年来高温极值。
持续高温少雨正在给一些地区带来旱情。截至目前,贵州全省88个县(市、区)中已有78个出现不同程度干旱。浙江一些地方的农业特别是无灌溉设施农作物和高山农业已经受灾,“高温少雨让全县几万亩高山蔬菜不同程度受到影响,目前来看要减产两到三成。”绍兴市新昌县农业局蔬菜总站站长吕文君说。湖北省大部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加剧了部分地区的旱情,导致受旱农田增至430万亩。据预测,未来一个月湖北还将出现极端高温,旱情呈现蔓延之势。
为保障城市运行,许多外来务工者不得不承受高温酷暑在户外工作。杭州城站火车站的车流量每天达186趟,20多个工人轮班为过往火车加水。“两辆动车之间温度一般高达70多摄氏度,就跟火烤一样。”一名干活的工人告诉记者。
高温炙烤让不少人出现中暑等身体不适,很多医院人满为患。江南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热射病”患者,体温达到41摄氏度以上陷入病危。高温还会影响人的情绪,“火气大”、冲动是酷热天气下的常见反应。专家提醒广大市民需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从生活点滴做起,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page※
专家解读
罕见高温三大成因

图:7月30日,浙江省杭州、宁波、绍兴、金华、台州和湖州六个地区实施人工降雨作业,给高温不退的浙江带来了难得的雨水和清凉。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分析了连日来各地罕见高温的三大成因。
何立富说,副热带高压是影响夏季天气的主要系统。今年不仅副高控制南方地区的时间长,副高本身的强度也偏强,再加上没有强有力的台风来与副高对抗,这使得一些地方出现了比较极端的高温天气。
他说,造成这种罕见高温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
首先,长江中下游梅雨期与历年相比较短,出梅较早,副热带高压从7月上旬便开始持续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下沉气流的影响,天气晴朗少云、太阳辐射强、大气湿度大,天气潮湿闷热。
其次,副热带高压强度明显强于历史同期。往年七月上中旬长江中下游还处在梅雨季节,而今年由于出梅早,高温日数明显偏多,再加上副热带高压比较强,导致气温持续攀升。
造成高温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的异常。截至目前,北上并深入内陆的台风几乎没有。往年因为有台风登陆,副热带高压在台风的影响下会撤退、断裂,天气也呈现出热一阵、台风来后又降温的天气形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