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万青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描写了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写出了农村清新秀丽的环境,反映了朴素、温暖而又风趣的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农家生活画面。
小时候,我也是生活在像这首词里一样的农村环境,那时家里的生活比较清苦,物质贫乏,青菜加白饭是最好的佳肴。那时候我的梦想就是努力读书,长大后在城里找份“坐办公室”的工作,结束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每天与太阳和风雨亲密接触的日子。
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我终于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在城里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每天吃的食物多种多样,有肉、有鱼、有菜、有水果、还有山珍与海味,生活丰富多彩,上班之余,有电视、有电脑、有电影、还有卡拉OK。面对琳琅满目的美食和层出不穷的娱乐活动,深深地感到胃的容积不够大,时间不够长,恨不得能吃不会饱,能玩不用睡。我不得不说生活富足得已经超过了个人的承载能力。
就在我感叹生活幸福的时候,社会生活开始失控了。三聚氰胺牛奶、漂白抛光的有毒大米、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瘦肉精”猪肉、硫磺熏蒸的馒头、下脚料提炼的泔水油、甲醛处理的干银鱼、药水催生的豆芽、乙烯利催熟的西红柿、化工原料保鲜的竹笋、毛发水酱油、粪水炮制的“速成”臭豆腐、激素鸡、毒生姜……等等不胜枚举的不是做给自家人吃的“毒品”天天都摆在大家的餐桌上。不知不觉地,不法商贩子和无辜地消费者都无一幸免地成为了这个“互害”链条里的受害者。整个社会已经陷入了诚信危机,每天提着菜篮子到市场,东瞧瞧,西瞅瞅,这也不敢挑,那也不敢选。温饱问题令人无所适从,是吃,还是不吃?是毒死,还是饿死?这是个很令人纠结的问题。倘若温饱问题尚且得不到解决,何言幸福?
吃、喝着“毒品”,在闷热难耐的路上排着“长龙”开着车,鼻子吸着尾气,在市场里你拥我挤,偶尔一次下馆子还得排队。看着漂满了一袋一袋垃圾的河流和发黑发臭的小河沟,喝着不知是否合格的自来水……我开始怀念小时候的村居生活,怀念村前潺潺流动的清清小河、怀念野外的小花、怀念田埂边上的茵茵小草、怀念家里的青菜白饭和粗粮……多想回到以前的小河里洗洗手、洗洗衣服、游游泳,多想看看以前野外的小花和小草,多想尝尝以前的青菜白饭和粗粮!以前天天面对的东西,如今竟变得如此珍贵,如此令人向往!
如果我还可以有梦的话,我一定要做个建筑师。我要把阳江建筑成一个安全、和谐、文明、健康的宜居家园。城里到处绿树环绕,鲜花簇拥,走在林荫大道上再也不怕烈日当空,即使是汽车较多,空气也会保持得很清新凉爽,因为有足够的绿树作空气的净化使者。河里的水清澈见底,鱼虾成群,再也见不着漂浮的垃圾。交通网络非常发达,没有堵车、塞车的现象。我这个建筑师也管精神文明建设,我要对人们进行传统美德的熏陶,创造一种文明礼貌、具有古朴之风的文化氛围,让大家在耳濡目染中,在不经意间树立起敬老爱幼、互助友爱、文明诚信的社会风气。到那时,阳江这种清新秀丽的居住坏境和具有古朴之风的文化氛围将闻名全国。那时,人人都想来阳江居住,人人都想来阳江参观旅游。那么,我们再也不用发展污染大的企业,我们可以发展旅游业、房产业、服务业和农业。特别要发展好农业,因为农业关系到民生基础。我要把丢荒的农田和土地都种上无公害、可放心食用的粮食,从此人们脱离了食“毒品”带来的痛苦。
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人民幸福。
“天空的幸福,是它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它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是它拥有如水晶般耀眼的光彩;落日的幸福,是它留下最后的美丽;大地的幸福是它孕育多彩的生命。”我的幸福是做一个建筑师,为人们建造一个环境清新秀丽、安全、和谐、文明、健康的宜居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