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合山镇那洋村:巷道无垃圾 村场飘书香
2013-12-10   来源:南京农批网  作者:故乡之血   字体:【 】  浏览:31次   评论:0

阳东合山镇那洋村创建全市名村示范村——

1

图:那洋村新貌。李向东 摄

■ 阳江日报记者/刘文婷 陶明霞

通讯员/黄维通

“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村里又亮起了路灯,还有了农家书屋,我们的收入也高了,日子过得越来好了!”说起村里这些可喜的变化,阳东县合山镇那石村那洋自然村村民梁业卓喜笑颜开。去年那洋村被确定为全市名村示范村创建点,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袁古洁挂点联系开展创建工作,多次率队到该村进行现场指导。在市、县、镇三级强有力的帮扶下,如今那洋村变成一个环境优美整洁、生活休闲宜居的公园式小村庄。

完善基础设施

破解垃圾围村难题

垃圾集中丢在垃圾筐内,保洁员每天清理;生活污水由排污管道集中流入污水处理池内。这原本是城市里的环卫处理方式,而记者近日在那洋村也看到了这一幕。人们难以想到,那洋村进行环境改造之前,是一个“脏乱差”的小村庄,村场巷道垃圾随处可见,村道还未硬底化,雨天泥泞不堪,晴天尘土夹杂着垃圾飞扬。

那石村委会党支部书记梁仲贤介绍,为改变那洋村糟糕的环境卫生状况,去年以来该村在有关单位的帮扶下,实施了一系列改善环境卫生举措:投入50多万元铺设了长1.6公里的排污管道,改变了农户生活污水横流的状况;村集体出资聘用两名固定农村保洁员,定期清理垃圾杂物及沟渠;实行畜禽与人居分离,将全村牲畜集中于村郊饲养;引导村民建设家居水冲式户厕和户用沼气池。村集体出资大力搞好卫生环境的同时,村民们也受到鼓舞,纷纷学会自觉爱护环境,自发在巷口放置垃圾筐,每个巷口首尾各有1个。

“以前大家都随手扔垃圾,现在家家户户都自觉地将生活垃圾扔到巷道口的垃圾筐里。”村民梁光弟说。

除了摘掉“脏乱差”的帽子,那洋村还投入120多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实现村场巷道硬底化1200平方米,安装60多盏路灯,在小池塘边修建一条200多米长的绿道和300米长的环形村道,安装16台健身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突出那洋特色

营造浓郁文化氛围

每一条村子都有它的故事。那洋村人对本村的故事都如数家珍,更为之精心打造了一面别具特色的“文化墙”,那洋村的发展历史、名人故事、民俗风情、和谐邻里等内容均在此全面展示。

“那洋村是一条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小村庄,清朝乾隆五年梁姓村民迁于那洋开枝散叶的历史也被记载下来。” 梁仲贤说,那洋发展300年,历史文化一线牵。因此,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该村进一步突出那洋特色,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造文化名村。

村口一间2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不仅是孩子们免费的课外辅导教室,也是村民们心目中的“知识天堂”。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那洋村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优良文化传统。书屋内两个大书架,陈列着文学名著、农业生产、法律等2000余册书。休息时,村民放下锄头来这里摸摸书本,学点知识。上学的小孩和六七旬的老人,都是这里的常客。

“以前书看得少,去城里买书也不太方便。现在没活干的时候,来这里看看书,实用又长见识。”村民郑娇津津有味地“啃”着一本农业技术书,学习种植技巧。

除农家书屋外,那洋村还计划将村前的荒地改造成文化中心广场,搭建舞台,村子里喜事、大事都在这里办,将成为村民集中休闲娱乐的集中地。一系列的举措,一点一滴的变化,让村民岑宝珍自豪不已,她竖起大拇指赞道:“城里有的,我们村也有,浓浓的文化氛围,让本村人骄傲,让外村人羡慕。”

促进农民增收

专业合作产业帮扶

乡村要发展,经济是基础。“村民收入增不了,生活质量也就提不上去。让村民发自内心地热爱那洋村,要从根本上来解决他们的收入问题。”谈及那洋村的发展,梁仲贤如是说。那洋村交通便捷,100余户人家共拥有2200亩土地,水资源也十分丰富。但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一直没能转化为经济优势,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低,村民收入一直不见涨,生活状况没有改观。

于是,那洋村开辟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开展专业合作和产业帮扶。以种植水稻和蔬菜等传统方式增收的同时,那洋村还发挥闲置土地的价值,成立那石永新花木专业合作社,培植风景树、苗木, 到目前已有20多户村民加入合作社。“一边种水稻,一边进合作社做工,赚的钱越来越多。”双份收入让村民生活甜头更足。

今年,那洋村还引进8家花木场进驻,种植面积达600亩,园存优质苗木约36000棵,总产值达1000多万,初步呈现出“花木长廊、一村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近两年,村子的经济面貌有了大改观,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户均增收3000多元。

“村民找到一条致富的好路子,腰包越来越鼓了,生活也越来越红火。小村庄如公园般干净秀美,我们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名村示范村。”村民梁德贤骄傲地说。

Tags:那洋村 责任编辑:故乡之血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阳春潭水:美丽的鲜花之乡 [下一篇]防控专家:煮熟的家禽可放心食用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