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黎泽林到市人民医院调研人才工作示范点建设情况。
——我市以创建人才工作示范点工程破解欠发达地区人才难题
编者按
人才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我市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去年以来,市委组织部把创建人才工作示范点工程作为全面加强人才工作的有力抓手,确定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市人民医院、阳江日报社等13个单位为市人才工作示范点。各试点单位抢抓机遇,改进人才培养方式,拓宽人才引进思维,创新人才使用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创造了许多富有特色的新经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黎泽林高度重视,多次深入示范点调研指导,促进示范点工程深入开展,初步破解了欠发达地区在人才引进、使用、培养、管理等方面的难题,为我市加快发展、幸福追赶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引进潜质人才 培养高端人才
学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放在事关学校发展全局的战略地位,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重在引进潜质人才,着力培养高端人才。
完善人才培养政策。制定和完善《“双师”教师管理办法》、《高层次人才安居资助办法》等制度;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学历进修,参与国内访问学者、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推进“阳江市海洋产业人才培养计划”。
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去年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引进正高职称的交流人员1人,作为机电系专业建设带头人:今年引进博士后1人、留日博士1人。
教学科研收获丰硕。6项教改课题被立项2012、2013年省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6个课题被立项为2013年省高职教育教指委教改项目。
阳江市人民医院:创新人才机制 搭建成长平台
市人民医院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在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等方面积极探索,构建相对合理的人才梯队,确保三甲医院创建成功。
在人才引进方面,实行绩效工资分配、中层干部聘任制和行政职务无限期聘任制改革,提高高学历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待遇。近几年来,公开招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13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43人、本科生442人。
在人才培养方面,实施“金桥工程”,推行住院医师、护士培训制度,加强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利用广东医非直属附属医院的优势,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提升医护人员能力水平;实行技术职称准入和评聘分开制、技术职称年审制,打破技术职称终身制。
在人才使用上,加大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力度,把业务能力强、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高学历人才,提拔担任科室负责人。
阳江日报社: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吸引优秀人才落户
阳江日报社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在引才、培才、用才、留才等方面大胆探索,吸引优秀人才、专才在阳江落户生根。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成立招聘工作小组,前往湖北、湖南、江西、兰州等地高校招聘,提高采编人员整体水平。目前采编队伍第一学历本科以上员工53人,占员工比例的44%,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
开展全员全年培训计划。每月至少邀请1名省内外知名媒体专家前来授课;组织采编骨干参加新闻出版总署举办的业务培训和交流活动,到珠三角地区先进媒体跟班学习,提高采编队伍的业务素养;开展效能提升年活动,推行员工效能测评,评选季度“星级员工”。
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打破身份限制,打通专业技术人员中“编内”、“编外”这堵“墙”,建立管理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
广东羽威集团有限公司:拓宽揽人渠道 吸引人才集聚
羽威集团通过提供优良的薪酬福利、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人性化的企业管理,吸引人才集聚。
打好基础,建立机制引人才。凡是拥有博士学历的人才,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的,解决其住房、小孩入学、配偶工作等问题,配备公务用车,提供高端培训、交流、考察机会。
强化质量,拓宽渠道招人才。开展校企合作,引进华南农业大学、湛江海洋大学等高等院校人才;在论坛上、QQ群上发布招聘信息,利用专业机构力量引进人才。
注重挖掘,加大培养造人才。一是建立了集团公司培训管理制度。二是既做好内部培训,也引进外部培训。另外,每年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把管理人员“送出去”进行高端培训,如中山大学EMBA管理人员培训。
阳江海纳水产有限公司:立足重点项目 培养重点人才
阳江海纳水产有限公司始终贯穿“一流人才创造一流企业”的理念,立足阳江丰富的海洋资源,以科技兴渔为手段,创建自主品牌,拓展国内外市场。
搭建人才成长平台。采用“人才+项目+团队”模式,与中山大学、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设院士工作站,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重大科研项目有机结合,形成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搭建产学研平台。对公司发展所需人才进行分类开发、培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市场核心竞争力;积极推动人才成果转化,创建广东省离岸最远、规模最大的深水网箱示范基地。
今年10月,同中山大学林浩然院士合作成立的“广东省海纳海洋生物技术研究所”正式获批,对我市海洋经济健康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广东灌浆岛有限公司: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提升公司竞争力
广东灌浆岛有限公司坚持把“人才立企”的理念贯穿人才引进、培育、使用全过程,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形成有效的人才工作格局。
建立人才引入机制。对高端才人,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聘请100多位专家学者,组成公司业务技术总顾问团、技术总监团、专家评议团;对基础性人才,则通过网上招聘、到各大学招聘等方式引进。
建立人才培育机制。通过脱产培训、定时培训、岗位培训、校企合作培训、创办特种工程技术学校等五大模式进行培训,打造一支与创新型、技术型企业相匹配的技术人才和管理队伍。
建立人才使用机制。坚持“不唯学历、只求合适”的原则,让不同经历、不同学历的员工都拥有通过努力拼搏获得“更上一层楼”的机会,激发广大员工的进取心和事业心。
市农林科学研究所:营造良好环境 培养实用人才
市农林科学研究所结合自身科研优势,确立了“统筹规划、项目培养、服务农林、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人才试点工作。
扩宽渠道,灵活“借才”。结合省、市级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搭建科研合作平台,吸引业内专家教授来指导传授技术和经验;利用科研项目优势,使高职称、高学历、高素质的专家教授为我所用。
创新制度,积极“育才”。以承担省市级各项科研项目为基础,创新设立“学术带头人”制度,培养农林各学科拔尖人才,带动项目团队整体知识结构、专业素养提升。
深化服务,务实“用才”。把服务三农、服务社会作为第一要务,重点施行用“人才”培养“人才”的方法,积极开办各种农林技术培训班,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精湛技能的基层实用人才。
阳春市人民医院:多方招才引智 实现人才兴院
阳春市人民医院制定了《引进技术骨干及学科带头人的实施方案》和人才工作计划,成立“招才引智”工作领导小组,招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0多人,实现“人才兴院”。
为强化医院人才队伍建设,该院开辟多种途径“招才引智”。与高校长期保持联系,了解毕业生信息;聘请专家为学科带头人,定期到院指导工作;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建立起技术协作关系。
在人才引进方面,通过“筑巢引凤”、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等多种方式,吸引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并建立外出进修与院内培训学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营造了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互助互爱的 “人性化管理”氛围。
广东绿业集团有限公司:盘活人才资源 推动企业发展
广东绿业集团有限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外引内联、自我升值”的方针,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盘活人才资源,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外引与内强并重。引进适用型人才、发掘潜力型人才、培养效能型人才。开设“绿业大课堂”,聘请高校教授讲师、知名企业专家、认证专家授课;启动“企业实用人才工程”,打造一支留得住、用得上、懂经营、善管理的实用人才队伍。
留人与用人并驱。实行内部股份制,鼓励员工参股,目前已有80%员工参股。关心员工成长,帮助员工做好职业规划,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
改革与创新并举。建立实时追踪、激励机制,对人才的发展情况进行全程式追踪,在日常跟踪管理中了解人才开拓创新、经营管理、技术攻关等能力。
广东永光集团有限公司:坚持人才兴企 实现创新发展
广东永光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人才兴企、科技创新的经营理念,建立了刀剪专业科研人才队伍,创立了“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五金刀剪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重视引进高层次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坚持每年从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3至4名,吸引国内刀剪行业知名专家从事公司科研项目。
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每年投入培训、出国费用40多万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对一部分人进行中专、大专到本科的系统培养,并选送10多人次出国学习培训、交流考察。
坚持高效益使用人才。始终坚持“最好的培养就是使用”的理念,致力于搭建人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舞台,努力拓展人才发展空间,并改革分配制度,创新薪酬激励机制。
市种子和土肥环保管理站:坚持典型示范 提高技术水平
市种子和土肥环保管理站结合自身情况,不断优化人才成长、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全体干部职工在人才兴农中的作用。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手抓。邀请省级知名专家来讲学、开讲座,派出26人次参加省级以上的技术培训班和专业技术论坛,派出28人次参加市级专业技术培训班。
坚持典型示范,增强技术带动作用。通过派遣技术带头人参加高层次、高水平的培训班、技术论坛,开阔视野,提高技术水平,进一步增强技术带动作用。目前,管理站拥有7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其中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4人。
坚持打造良好的人才环境。通过专业技术职称、科学技术奖励申报,推行绩效工资奖励、重要工作岗位竞争上岗制度,创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海陵岛试验区人社局:坚持规划先行 培养专项人才
海陵岛试验区人社局以创建人才示范点为契机,依托本地旅游工作特色,以“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为主要抓手,推动了人才示范点工作再上新台阶。
规划先行,部署人才工作。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旅游业人才引进、培养及使用工作方案,成立人才工作招聘小组,负责旅游业人才管理和招聘工作。
招才引智,壮大人才队伍。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组织专场招聘、参加招才引智活动等途径,引进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巩固现有人才市场体系,发挥人才市场规模效应。
教育培养,助力人才成长。制定继续学历教育政策,鼓励攻读在职研究生、博士生,对其费用按照规定报销;加强在职培训,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一批专项从事旅游有关工作的人才。
高新区人社局: 优化人才队伍 实现绿色共赢
高新区人社局以广青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人才工作示范点建设工程为抓手,加大区域财政帮扶力度,完善人才示范点工作机制,促进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
广青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高新区唯一的市人才示范点,该区人社局按照有关政策给予公司人才工作一定的财政补贴;加大深化改革力度,推动人才示范点建设工作的责任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在合理合法范围内的政策帮扶,为人才工作示范点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政务环境;指派专员到公司指导人才示范点建设工作,抓好人才示范点建设工作的落实。
目前,公司2146名员工中研究生30人,本科生79人;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10人。人才队伍建设的加强,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实现了地方与企业的绿色共赢。
撰文/姚寿高 杨 祖 图片/杨 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