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经营成本倒逼高效农业
2014-04-11   来源:三门峡农批网  作者:幻月魅影   字体:【 】  浏览:36次   评论:0

——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探析之三

PJPG002058850009

 种植高附加值作物成为高效农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图为农技人员小心抚弄刚刚发芽的药用石斛幼苗。

在现代农业的发展取向上,有两个重要的路径,一是规模化,二是高效益。如果说“公司加农户”的连结方式,使得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易于实现规模化经营,而包括土地、生产资料、劳动力在内 等经营成本的不断攀升,则是广大农业经营者面临的共同难题,这些难题倒逼着传统农业加快高效农业转型。

文/图 许晓峰

土地流转难度增大

受我市的地形地貌特征的影响,农地细碎化程度高。据统计,我市人均耕地面积为0.56亩,以一个规模为2000亩的现代农业园区为例,需牵涉到的农民人数达3000多人。随着农民惜地意识越来越强,土地流转政策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土地矛盾纠纷容易被激发,企业租赁土地的难度大,直接影响了农村土地流转进度,也制约了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壮大。

“以前农业企业想要大面积拿地比较容易,现在想实现上千亩连片土地的流转,难度要大得多”,阳东县合山镇农业办负责人温才敏说。以合山为例,该镇水田面积约两万亩,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这部分农田流转空间不大,而目前连片的土地上,已种下各类经济作物,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作物结构。无论是已经发展起来的农业产业基地,还是有意进入的新投资者,要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必须在现有基础和结构上作出调整。

园区投入动辄千万

来自统计部门的年鉴数据显示,我市平原面积1732平方公里,仅占土地总面积的21.8%。复杂的地形地貌加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困难,农业园区的规划水平、基础设施配套滞后于农业的发展。而目前政府在主导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力量微弱,多为民资和企业的自发行为。就全市大多数农业园区而言,大多位处偏远地区,进入园区的道路仍靠投资者自行修建,园区供水、供电设施落后,经营初期投入成本大大增加。

合山镇丰多采种植基地负责人黄红志告诉记者,做现代农业投入越来越大,对企业的资金实力慢慢形成了门槛。该基地目前主要的作物为瓜类果蔬,包括大棚、灌溉管网、供电、园区道路整治在内,大概每亩的硬件投入超过10万元,其中最近引种的大棚石斛,每亩资金投入超过30万元。相对其它园区,丰多采在合山的基地交通便利、土地平整连片,基础设施改造的压力较小,但近几年来在硬件上的投入也达数千万元,一些偏远地区要开发农业示范园,困难自然要大得多。

农业工厂同样缺人

在合山丰多采基地里,记者看到不少出租土地的农户成为了企业的务农打工一族。这些人中,多数为附近的中年农村妇女,一些重活则由聘请的外地男性农民工完成。整个基地的“农业工人”有上百人,相当于一家小型工业用工量。

“因为门槛低,务农的人较容易招到,所以从数量看,农业生产基地并不缺人,但就用工结构而言,这不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国家统计局阳江调查队有关负责人分析说。我市各地农业园区的农业科技人才数量少,技术结构不合理,远落后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一是缺少园林、果蔬、畜牧、水产和加工的专业人才;二是缺少农业高科技人才,如组织培养、无土栽培、计算机技术等;三是缺少善于经营管理的人才;四是缺少农业信息方面的人才。市农林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现有农技人员队伍存在两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文化素质不合理,全市近千名农技人员中,本科以上的学历仅占4.7%;二是年龄老化严重,农技人员中25岁以下仅占0.5%, 51岁以上则占比高达23.7%。

跟工业企业一样,农业企业也面临着用工成本越来越高的困惑,随着作业方式的转变,农业示范园区必将引入更多的机械化生产和新品种新技术改良,对现代农业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为解决人才和技术问题,我市的农业园区大都是从广州等珠三角发达地区的高校寻求技术支持。有园区负责人认为,由于高校的专家们不能长期在园区进行实验和研究,其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未必完全适合园区的实际情况,且较难根据不同园区的情况研究出适合园区长远发展的创新技术。

靠天吃饭瓶颈待破

“农业生产成本升高了,企业必须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产出,发展高效农业,这个方向已很明确。”黄红志说,但他认为,首先要破解农业靠天吃饭的瓶颈。

在现代农业示范园里,人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专业大棚出现,这意味着有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可以在新的环境下培育种植。大棚农业逐步解决了稳产增产的问题,但改变不了农业靠天吃饭的本质。以丰多采的果蔬大棚为例,看起来气派不凡,但一碰上强台风,遭受打击往往是毁灭性的。

正因为产业的天生风险所在,政策性资金扶持成为农业的一个重要保险环。不稳定性使得农业获得贷款的难度要比其它产业大,每个企业都愿意往符合国家产业方向的高效农业上努力,以获得更多的财政扶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农业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每年获得各级政府的专项扶持资金占企业总投入的30%以上,扶持资金成为名副其实的“及时雨”。

在向高效农业转型的路上,丰多采作出了许多尝试,例如引种高附加值产品石斛,亩产最高可达30万元。“但我们不会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那些高效益的品种,同时也是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只适合作为一个补充。下一步,丰多采将在发展观光农业上发力,单是合山的2000亩基地预计3年内投入要达到1个亿,到时人们会看到亲子农庄、新奇作物之旅等概念变成实现。”黄红志说。

Tags:经营成 高效农 责任编辑:幻月魅影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土地资金人才不可或缺 [下一篇]日本熊本县暴发H5型禽流感疫情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