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热辣网事
在中国科技大学第二教学楼上下课时段,92岁的吴天雄在人群中格外显眼。这位老人现在读的是中国科技大学于2010年创办的中华文化大学堂,这学期学习“科学方法与创造学”。他说,他想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更多的老人家,90岁照样可以上大学,他还想学到100岁。
60岁到大学“半工半读”
今年92岁的吴天雄出生于1923年,是合肥人,少年时在重庆长大,重庆大轰炸时,正是他读初中的时候,基本上没读多少书。后来吴天雄回到合肥,成了合力叉车厂职工。工作中常觉得知识不够,吴天雄就养成了常去图书馆的习惯。
当时他的身体很不好,于是留意医学类书籍,一天他看到“蜂毒明目”,萌生了研究蜜蜂的想法,但自己对动物完全不懂。老人爱长跑,在跑步中认识了中国科技大学的归国教授解俊民。60岁那年,吴天雄退休,在解俊民的介绍下,来到了中科大生物系,开始了“打工”生活,平时是卫生员,给实验室养兔子,工作结束后就去实验室观摩旁听。5年过后,他离开学校,开始实践,他去过长丰、定远,在那里研究蜜蜂,还带领当地农民一起养蜜蜂致富。
孙子送80岁爷爷读初一
多年研究蜂毒,吴天雄有了一定的基础,还想看更多的生物著作,这就要学习英语。2002年,80岁的老人家背起了书包开始读初一。当时他就读于合肥市第二十八中,这也是他儿子曾就读的学校。上学的第一天,老人家是由孙子送他去学校的。
这位“聪明爷爷”2005年中学毕业,后来还曾去安徽农业大学学习。 2012年,90岁的老人家走进了中国科技大学,成了中华文化大学堂年龄最大的一名学员。每周三上午半天课,每月第三个周日半天课,老人家基本不落。早上6点起床,锻炼身体,然后背着书包上学,还自创了一首歌《大学,大学,我爱你》,上学路上边走边唱。吴天雄老人虽然年纪大,但坚持写作业,而且用毛笔,他说会一直学下去,还要造点“势子”,让老人家都要“不服老”,都去学习。
市民呼吁社会向老人学习
记者随机采访的市民纷纷对老人表示钦佩之情:本可以享享清福,却出来读书,让无数人“无地自容”。其中,梁女士说:“老爷子活到老、学到老,太难人可贵了,向我们传递了正能量。”她还表示,如今的社会社会风气不行,会说的人一大堆,真正做到的人却非常少,多数人安于现状、不愿改变,有的“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没有吃苦的耐力和拼搏向上的精神。梁女士还惭愧透露,自己是个有理想有信念的人,却不如老爷子那般执着,她将从老人身上汲取动力不断向前。
“学习没有终点站,岁月也不会倒带。”本地网友“熊先生”认为,活着的意义就应该是老爷子这样,不固步自封,而是主动进步,开拓进取,值得大力弘扬倡导,给这物欲横流的社会注入一剂“去疴猛药”。整理/刘文婷
小编絮语
学无止境 积极进取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尽管古人将读书学习说得多么充满诱惑力,但还是有很多人弃书弃学。“我不是读书的料”、“社会实践才最重要”……抛开个人理想、天赋不说,无论学习理论,还是学习技术、生存本领,都是学的方方面面。在这里,读书和学习只是泛指个人的不断上进的表现。
荀子曰: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和乐观心态是我们生活于世所必须的,是历代所崇尚的。然而,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现代人似乎在紧张的赶超中太在乎结果,功利性过强,一股脑儿摄入“快餐营养”以取得短期效益,过后便忘记无遗;对于能取得更大效益的长期过程没有耐性,也就不会舒缓节奏坐下来琢磨、深思考,到生命将要终结时发动“脑机器”,却绞不出半点深入骨髓的精华。
92岁的吴天雄虽然在普通的技术岗位干了大半辈子,却始终心怀一颗“我要进步”的心。80岁由孙子送学进初中,90岁时在孙子辈的人群中出入课堂,钻研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抓住生命的尾巴汲取知识的营养,践行“学而不已,阖棺乃止”。那我们这辈年轻人还在等什么,抓住大把的美好光阴,充实自己的大脑,痛快一回!
刘文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