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市场低迷倒逼养殖户科学养殖
2014-09-26   来源:黄南农批网  作者:大奶妹   字体:【 】  浏览:31次   评论:0

PJPG000030926202

养殖场工人在冲洗猪舍。

阳西上半年生猪养殖遭遇行业“寒流”,养殖户亏损严重

“一想到每头猪要亏损那么多钱,我连一点干活的想法都没有。”近日,在阳西县某养殖场内,场主季传松跟记者讲述上半年那段痛苦的“黑暗岁月”。今年4月,养猪行业遭遇寒流,生猪价格“跌跌不休”。部分地区的生猪价格已经跌到15年来的最低水平。养殖户每养一头猪平均亏损300元,进入深度亏损阶段。

受全国生猪影响,阳西生猪价格也降到谷底。为此,阳西县不少养殖场主在政府的扶持和指导下,加强科学养殖,坚持走“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之路,提高生猪质量,试图挽回损失。经过半年的坚持,生猪市场再度回暖,价格逐渐上扬,出栏价卖到每斤7.8元,养殖户也由亏损转为盈余。

一头猪亏损300多元无心经营

据阳西县塘口镇一养殖场场主季传松回忆,上半年是最难熬的一段时间。他好多年没见过生猪价格跌成那样。“我们当时最低的价格卖到了5.2元一斤。”季传松说,受全国生猪的波动影响,阳西的生猪市场也陷入低迷。按每头猪的饲养成本和人工成本,出栏价必须卖到7元一斤才能保本。如此一来,每头猪要亏损300多元。

季传松说,价格最低时,也刚好遇上养殖场生猪出栏,为减少亏损,他们将出栏的时间推后一个月,一直观望、期待价格能有所上涨,但是一个月过后,价格仍然萎靡不振,于是出栏期又继续推迟。阳西县农业和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也透露,当时,阳西县大多数养殖户也都采取了延期出栏的做法。

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于,生猪体重超标,后期不断长膘,质量下降,更造成大量生猪积压栏内,而且每天还需要投入数万元,导致不少欠规模的养殖场从银行贷款,苦苦硬撑。

“那三个多月,投资老板来到养殖场,都不想去猪栏看一眼。”季传松说,生猪不出栏,没收益,且每天还要花6、7万元饲养,许多工人干活都没有积极性。

注重科学养殖提高生猪品质

面对不景气的市场,一味地抱怨无济于事,毕竟,做好一切准备,迎接未来回暖的市场才是最重要的。为此,季传松所在的养殖场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前前后后向银行贷款100余万元,由于无法掌握市场的波动规律,他们在心理上也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有了充足的资金,养殖场从猪的健康着手,加强科学养殖,淘汰产能低的母猪,更换新品种,储备后备力量,加强猪的保健、育苗工作,减少幼猪的死亡率,同时,节约饲料,每日两餐,定时定量,防止猪过度长膘。据季传松说,整个养殖场4000多头猪,三个厂房,为保持栏内干净卫生,每天都要用水冲洗两次,并进行消毒,而且进入养殖场的工作人员也要事先消毒。

记者来到养殖场时,一个工人正在冲洗猪栏,记者看到,猪舍的一角安装了排风扇,栏内通风透气,光线充足,而且走进几个厂房,都闻不到浓烈的猪臭味。

“市场低迷,就会促使我们这些养殖户优化养殖技术,走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之路。”季传松说,也只有积极迎接市场的挑战,养殖户才能有机会在市场上再赢一把。

政府政策扶持助养殖户渡寒流

对于养殖户的困境,阳西县农业和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生猪市场存在着猪周期,简单来说就是“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一种周期性的猪肉价格变化的怪圈。猪肉价格涨了,很多的养殖户就会大量的开始养猪,自然母猪的存栏量也就会大涨。市场上的生猪供应一多,市场上本没有那么多需求,肉价自然就会跌,就陷入了一个循环。

面对市场低迷,该负责人表示,政府多以政策和补贴扶持养殖户。据了解,今年上半年,阳西县生猪存栏18.66万头、出栏15.28万头,同比分别增长0.7%、1.9%。按照中央生猪养殖专项资金要求,达到一定养殖规模的养殖户,都可以申请生猪补贴。目前,大多数还是散户养殖,但散户却面临着无权定价,养殖成本比较高和缺乏准确的市场信息等问题。

为了应对未来飘忽不定的市场,阳西县农业和水务局也加强对全县养殖户的指导,规范养殖方式。一是推行畜禽良种化;二是推行养殖设施化;三是推行生产规范化;四是推行防疫制度化;五是推行粪污无害化。

撰文/伍玲 梁远红

摄影/伍玲

Tags: 责任编辑:大奶妹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搭建青年梦想舞台 服务青年就业创.. [下一篇]阳江市人才工作推进会强调要深化..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