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多名离退休农业科技工作者退休不退志,离岗不离责——不图名利甘将余热献给乡亲
阳江日报记者/岳峥雪 通讯员/张汉常
尽管他们已头发花白,却依然不辞劳苦奔波于乡村之间;尽管他们早已退休,却依然对农业科研工作充满热情。在阳江,活跃着这样一群离退休农业科技工作者,他们不为名、不为利,致力于服务“三农”。从2000年市离退休农业科技工作者协会成立以来,275名老科技工作者深入农村一线,举办技术培训班、开展科技试验示范、编写书籍整理资料,一干就是14年。
办培训班传授农科知识
“我们一直坚持采用多种渠道开展科技培训,培养农村创业青年。2014年举办了8期培训班,有700余农户参加了培训。”市离退休农科协会会长刘永铮告诉记者,除了在市区内举办培训班,他们还主动走进阳西等地的偏远乡村地区,将农业技术送到农户家中。遇上农忙时节,白天农户没空,该协会就组织专家晚上直接来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教学”。
依托对阳江农业生产环境的深入了解,市离退休农科协会从实际条件出发,有针对性地选取具有本地特色、适用的先进农业科技传授给农户。275名老科技工作者被根据专业特长分为农业、畜医、水产、蔬菜等8个专业队伍,培训内容也涵盖水产、家禽养殖,蔬果种植,病虫害防治等。“一方面巩固阳江传统优势农业产业,一方面传授农业新科技,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带动了不少农村青年立志创业。”在科技培训的推动下,一部分农村青年扩大了经营范围,另一部分则将学到的新技术付诸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红丰镇的养殖户冯女士主动参加罗氏沼虾养殖技术培训,希望能够进一步扩大自家的水产养殖规模;阳东合山一农户则学以致用,引进种植了100棵澳洲坚果。
据悉,该协会14年来共举办培训班465期,培训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及农户4.5万人次,先后为3.5万多人提供技术咨询,发放技术资料4万多份。
投身一线示范推广科技
市离退休农科协会专家曾吉祥深入大八山区为阳东上洒水电站设计施工,林业高级工程师陈文励投资30多万元种杂交松2000多亩长势良好,水产工程师李宏超投资养耗100多亩收成可观……为示范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农业科技迅速转化为成果,农科协20多名专家主动投身农业第一线,发挥专长、开发农业资源;更有7名专家响应省委组织部推出“万名专家进千村”活动,进驻10个点推广先进农业科技。
为适应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该协会还积极配合职能部门示范推广科技试验,先后试验了包括水稻、家禽、水产养殖在内的多个项目,成功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
农艺师梁卓荣等专家配合职能部门推广喷施农药“爱苗”、“福弋”,经10多个点验收增产幅度达10%以上,为农民增收稻谷2亿多斤,并因此获省农业厅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而协会水产老专家与现职技术人员在阳西溪头共同开发的人工鱼礁试验也大获成功。
总结经验撰写农业书籍
多年的一线农业工作,使市离退休农科协会的老专家们对阳江的农业生产经验了如指掌,借助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该协会先后组织撰写了多本书籍、手册,并创办《农科信息》,及时宣传最新的农科信息及知识。
“由我们10位老专家编写的《无公害食品——对虾健康养殖技术》等三本书都已出版,印量达12000多册,与职能部门共同主编出版的《无公害蔬菜农药安全使用手册》也印发了8000册。这些书籍都具有浓郁的阳江地方特色,总结了我们多年来积攒下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刘永铮介绍说,除书籍之外,市离退休农科协会还创办了《农科信息》,用于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经验,让基层农民第一时间了解农业新动态、新信息,迄今为止已出版52期,共印发了15000多份。
“目前我们正组织编写《主要农产品安全技术手册》,希望能尽快出版,向消费者、生产者、农产品加工企业负责人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刘永铮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