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加快建设的春城漠阳江第五大桥施工现场。
阳春市紧紧围绕“坚持科学跨越,建设幸福阳春,加快在粤西地区率先崛起”的总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富市、农业稳市、商旅旺市、科教兴市、品牌立市、生态逸市”发展战略,使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百姓生产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日新月异的阳春市区。
全面推进 经济健康增长
阳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全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2014年,全市经济发展继续高歌猛进,整体经济运行稳健,实现生产总值333.5亿元,同比增长10.2%;人均生产总值38445元,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5.6亿元,同比增长14.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4亿元,同比增长2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76亿元,同比增长17.2%;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44.3亿元,贷款余额118.3亿元,分别增长13.7%和16.4%。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较大,发展势头良好。
◎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工业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阳春海螺水泥二期年产220万吨粉磨系统建成投产,日产1.2万吨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建成主体工程。阳春石湾酒厂一期技改项目竣工投产。春潭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基本完成。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建管局营地、移民安置区工程动工建设。宝力五金生产基地、有色金属循环等大项目全面加快建设。
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全市规模以上企业131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10家,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3.1亿元,增长15.3%。产业转移工业园建成投产项目42个,在建项目16个,新引进项目8个。钢铁、水泥、机电三大支柱产业增长较快,年产值分别达到164.2亿元、41.5亿元、12.3亿元,分别增长11.4%、26.7%和28.2%。

正在加快建设的春城漠阳江第五大桥施工现场。
阳春市紧紧围绕“坚持科学跨越,建设幸福阳春,加快在粤西地区率先崛起”的总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富市、农业稳市、商旅旺市、科教兴市、品牌立市、生态逸市”发展战略,使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百姓生产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日新月异的阳春市区。
全面推进 经济健康增长
阳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全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2014年,全市经济发展继续高歌猛进,整体经济运行稳健,实现生产总值333.5亿元,同比增长10.2%;人均生产总值38445元,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5.6亿元,同比增长14.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4亿元,同比增长2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76亿元,同比增长17.2%;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44.3亿元,贷款余额118.3亿元,分别增长13.7%和16.4%。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较大,发展势头良好。
◎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工业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阳春海螺水泥二期年产220万吨粉磨系统建成投产,日产1.2万吨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建成主体工程。阳春石湾酒厂一期技改项目竣工投产。春潭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基本完成。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建管局营地、移民安置区工程动工建设。宝力五金生产基地、有色金属循环等大项目全面加快建设。
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全市规模以上企业131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10家,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3.1亿元,增长15.3%。产业转移工业园建成投产项目42个,在建项目16个,新引进项目8个。钢铁、水泥、机电三大支柱产业增长较快,年产值分别达到164.2亿元、41.5亿元、12.3亿元,分别增长11.4%、26.7%和28.2%。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新创建阳江市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南药、蚕桑、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业规模持续扩大,新种面积约1.3万亩。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5家。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铺设自然村硬底化公路200公里。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6.18万亩。2009-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全面完成。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西山陂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及21宗小型灌区改造工程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09亿元,增长5.5%。
◎商旅经济协调发展
旅游业持续兴旺。近年来,全市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大力推动生态旅游业发展,将发展旅游业、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上升为全市发展的一大战略性目标。去年,阳春市成功举办春湾石林桃花节等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促进溶洞观光、温泉养生、休闲度假和生态农家乐等特色旅游业发展。林田隆海山庄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去年,全市共接待游客约22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3亿元,分别增长10.1%和19.5%。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完成开发投资16.5亿元,开发项目63个,新开工面积98.6万平方米,销售面积达到65.2万平方米。此外,消费需求稳步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2.8亿元,增长10%,创历史新高。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近年来,阳春市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在政务服务等软环境上寻求突破,利用外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目前,阳春市组建7个招商小组,充分利用白泥、硅砂、石灰石等资源优势,大力开展资源招商和产业招商,先后引进将军陶瓷、纯美陶瓷、双兴水晶玻璃、纳米碳酸钙等一批资源型优质大项目。去年,阳春市累计引进项目31个,合同投资总额63亿元,其中投资额超过1亿元的大型项目13个,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年产量突破220万吨的阳春市钢铁棒材生产车间。
统筹城乡 打造宜居环境
阳春市坚持把城乡共建、建管并重作为建设宜居阳春的重点,统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提高城市品位和综合承载能力。去年阳春市坚持以加快中心城区和中心镇建设为抓手,辐射带动镇村发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5.52%,并顺利通过创建省园林城市考核验收。
作为山区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市),阳春市围绕镇级机构改革、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农村教育资源整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村级民主管理方面作了有效的探索,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农村居民收入逐年提高。
◎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
中心城区建设加快推进。龙湾河改造工程全面完成,马鞍山水系、蟠龙河整治项目破土动工。漠阳江五桥及五桥东路、阳春大道二期工程加快推进,春南大道等一批市政道路绿化亮化建设,以及站前广场等一批公共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城区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加快中心镇建设
中心镇建设力度加大。潭水等4个中心镇“九个一”工程全面实施,镇区总体规划编制、绿化亮化建设以及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推进,镇容镇貌得到有效的改善。其中,春湾镇被评为全国重点镇。
新农村建设也进一步加快。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有序展开,名村和示范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农村环境卫生保护管理工作不断加强,马水镇新桥村被评为广东名村。
◎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公共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去年,阳春市新增创建教育强镇7个,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达到100%,新建幼儿园21所,教育事业发展向均衡化迈进;阳春市人民医院放射治疗中心、阳春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综合楼、阳春市口腔医院综合大楼和三甲、双滘、岗美、松柏卫生院综合楼等已经基本建设完成;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综合大楼已经投入使用。
◎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交通和电力设施建设也得到持续改善。2014年,罗阳高速阳春段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总投资的50%。汕湛高速先行工程已经开工,各项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春湾水泥产业基地以及县道602线春湾至石望段等一批道路竣工通车。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年度任务全面完成。
◎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新一轮绿化阳春大行动深入展开,完成植树造林3.1万亩,建成绿化美化乡村62个,森林覆盖率达到66.37%。严格环境监管,限期整改和立案查处一批污染企业。加强漠阳江以及水库水质防治,专项整治规模化禽畜养殖场191家。阳春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成使用,合水等5个镇污水处理厂动工建设。
以人为本 注重普惠民生
阳春市坚持把普惠民生、促进和谐作为建设幸福阳春的核心点,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阳春市以每年承诺的民生十件实事为抓手,改善民生环境,提高民生质量,确保如期向人民群众兑现,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努力让每个城乡居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去年,阳春市重点民生领域财政支出21.7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4.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25元,增长1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978元,增长10.6%。
◎推动政策惠民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关注热点民生,扩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城乡低保补差水平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和保险制度。2014年全年完成农村低收入困难户住房改造4262户,城镇新增就业1.1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31万人。
去年,阳春市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低保水平稳步提高。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达到50.99万人,医疗保险93.67万人,覆盖面有效巩固和扩大。新一轮的扶贫开发工作扎实开展,落实帮扶资金1.88亿元,发展村集体项目577个、帮扶到户项目14562个,62条贫困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改进作风 加强政府建设
阳春市坚持把固本强基、强化作风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保障点,认真查摆“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立行立改、常抓不懈,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政府会议文件、考核评比大幅减少,领导干部调研、政务接待等工作进一步规范,“三公经费”明显下降,为坚持科学跨越、建设幸福阳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去年,阳春市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和“服务效率提升年”活动,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有效提高,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定期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报告和通报工作情况,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4件,政协委员提案66件。
全面推行网上办事,网上办事大厅与实体服务大厅实现有机结合。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落实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做好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和清理,积极开展政府信息公开。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反违纪案件。去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案件313件(次),立案141件,结案134件,通过办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500多万元,为阳春经济社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阳春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选好、用好在一线工作中表现突出、考核实绩显著的干部,提高机关效能和服务水平,促进广大干部工作能力明显提升,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形成了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推动改革 活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阳春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实践,全面推动各领域改革。稳步实施政府机构改革,卫生计生、食品药品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优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完成市、镇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资源合并。抓好社区管理与服务改革,春城龙湾、城云社区和春湾青云社区改革试点工作入选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优秀项目。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成7个行政村政经分离改革任务。深化岗美华侨农场改革发展,岗侨工业园人财物整体移交我市管理。推进社会组织改革,新增社会组织69家。加快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666户,增长10.8%。
■撰文/高鹏飞 伍志雄 ■摄影/植兰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