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宜居、愉悦乐居的新城区。
阳东:坚持质量效益为中心 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
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全省第七,首次挺进全省“十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258.51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84亿元,均稳定保持10个百分点以上增长;十件民生实事顺利完成,全年民生领域财政支出13.49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0.95%......
2014年,是阳东社会经济发展颇有成效的一年,也是阳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去年10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阳东撤县设区,掀开了阳东科学发展的新篇章。阳东在稳妥推进撤县设区的同时,迎接挑战真抓实干、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一年来,该区积极实施“强工稳农、宜居兴商、普惠民生”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新突破,给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日新月异的阳东万象产业园。
回顾2014 气象万千
开拓进取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2014年,阳东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坚持内外源并举,抓好“一区四园”开发建设,以园区开发促进产业集聚,努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全年共引进项目40个,总投资53.9亿元,其中超亿元以上项目10个。预计2014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61.67亿元,增长15.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4.39亿元,增长17.2%。同时,第一、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三大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首次进入全省前十,位列第7名。
工业发展提质增效。2014年,阳东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主动用好珠海对口帮扶机遇,推动工业提速发展。万象工业园合作共建深入推进,相继完成园区东西两个出入口牌楼、高压电缆改线、污水截污管道和兴平五路、赤城七路、赤城十路、那邦河二十四米路等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2014年园区新投产项目10个,在建项目18个,新引进项目26个。与此同时,传统五金刀剪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阳东五金刀剪生产研发基地建设扎实推进,产品研发设计中心、科研检测中心和16栋通用厂房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14年全区11家企业入选中国刀剪行业三十强,由阳东企业参与编写的阳江首个国家标准《不锈钢水果刀》获准正式发布,大大提升阳东五金刀剪产业整体竞争力。
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过去的一年里,阳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新发展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4个、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7家,新培育省级以上农业品牌12个,农业品牌创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7.93万亩,远洋捕捞渔业持续发展,水产养殖向基地化、标准化拓展。预计全区农业总产值69.81亿元,增长4.9%。
第三产业成经济发展新动力。东平旅游综合开发加快推进,特色滨海旅游品牌进一步打响,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乡村生态休闲旅游持续走旺;以华科国际、益华广场为代表的现代新型城市综合购物广场,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增强,推动第三产业持续发展。预计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5.69亿元,增长10.5%,三大产业比重进一步调整优化为16.7:57.9:25.4。

生态宜居、愉悦乐居的新城区。
阳东:坚持质量效益为中心 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
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全省第七,首次挺进全省“十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258.51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84亿元,均稳定保持10个百分点以上增长;十件民生实事顺利完成,全年民生领域财政支出13.49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0.95%......
2014年,是阳东社会经济发展颇有成效的一年,也是阳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去年10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阳东撤县设区,掀开了阳东科学发展的新篇章。阳东在稳妥推进撤县设区的同时,迎接挑战真抓实干、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一年来,该区积极实施“强工稳农、宜居兴商、普惠民生”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新突破,给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日新月异的阳东万象产业园。
回顾2014 气象万千
开拓进取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2014年,阳东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坚持内外源并举,抓好“一区四园”开发建设,以园区开发促进产业集聚,努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全年共引进项目40个,总投资53.9亿元,其中超亿元以上项目10个。预计2014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61.67亿元,增长15.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4.39亿元,增长17.2%。同时,第一、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三大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首次进入全省前十,位列第7名。
工业发展提质增效。2014年,阳东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主动用好珠海对口帮扶机遇,推动工业提速发展。万象工业园合作共建深入推进,相继完成园区东西两个出入口牌楼、高压电缆改线、污水截污管道和兴平五路、赤城七路、赤城十路、那邦河二十四米路等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2014年园区新投产项目10个,在建项目18个,新引进项目26个。与此同时,传统五金刀剪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阳东五金刀剪生产研发基地建设扎实推进,产品研发设计中心、科研检测中心和16栋通用厂房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14年全区11家企业入选中国刀剪行业三十强,由阳东企业参与编写的阳江首个国家标准《不锈钢水果刀》获准正式发布,大大提升阳东五金刀剪产业整体竞争力。
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过去的一年里,阳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新发展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4个、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7家,新培育省级以上农业品牌12个,农业品牌创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7.93万亩,远洋捕捞渔业持续发展,水产养殖向基地化、标准化拓展。预计全区农业总产值69.81亿元,增长4.9%。
第三产业成经济发展新动力。东平旅游综合开发加快推进,特色滨海旅游品牌进一步打响,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乡村生态休闲旅游持续走旺;以华科国际、益华广场为代表的现代新型城市综合购物广场,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增强,推动第三产业持续发展。预计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5.69亿元,增长10.5%,三大产业比重进一步调整优化为16.7:57.9:25.4。

一大批惠民工程相继建成使用。
真抓实干 城乡建设成效明显
2014年,我市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环保模范城市两项重要工作。阳东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全面配合开展“双创”工作,城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城乡环境不断优化。阳东垃圾填埋场动工建设,龙山公园、振士路延伸工程等按计划推进,京源上景、东泰花园、官山御景等商住项目和“三旧”改造项目加快建设,环保责任考核和污染减排考核在全市各县(市、区)中均排名第一。阳东完成城区15条次干道路灯和35条小街小巷简易路灯安装,城区绿化覆盖率32.97%,镇容镇貌明显改观。2014年,阳东被定为省级新农村示范片,获得省财政支持资金1亿元,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顺利开展。特别是东平镇大澳渔村被评为“中国古村落”,合山镇塘寮村和北惯镇林张村被评为“广东名村”。全年共建成生态景观林带50公里、沿海防护林工程5700亩、森林碳汇工程2000亩,完成40条自然村的绿化美化种植,合山镇森林公园和东平镇飞鹅岭森林公园建成开放。
基础建设全面升级。深茂铁路阳东段动工建设,大沟镇和雅韶镇旧圩路面改造、中六至横河山公路建设完成,新龙岗公路那龙至田畔段改建工程、合山东河至大沟公路建设基本完工。登高输变电工程、蝶岭变电站线路改造工程和阳核至恩平接入系统工程竣工投运。完成14公里堤防加固工程和2宗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东湖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台平三丫联围二期工程、红江拦河闸重建工程扎实推进。

城乡群众的文化大餐——周末大广场。
倾力落实 民生保障力度加大
2014年,阳东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擦亮教育名片、改进完善城乡医疗设施等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内涵。据统计,全年民生领域财政支出13.49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0.95%。
扎实推进教育创强工程,新增省教育强镇6个,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2.4%,小学毛入学率100%,初中三年巩固率96.37%;高考上线率71.4%,其中上本科线人数突破千人大关;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教师岗位津贴提高至平均每人每月703元。阳东人民医院特色专科建设工作启动,新住院综合楼投入试用,大八镇、塘坪镇卫生院建设改造基本完成,登革热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稳妥推进计生“单独两孩”政策,常住人口出生率13.26‰,户籍出生人口性别比106.05。动工建设公租房112套,已安排入住28户。完成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1292户。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110公里,超额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城乡低保补贴水平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2887万元、农村五保供养资金2276万元。水稻种植保险参保率100%。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600人,城镇新增就业10124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69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4%。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83172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424567人,发放社会保障卡371189张。创建市级以上学校(幼儿园)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食堂4所,阳东被评为“广东省十大传统美食之乡”。
另外,投入扶贫开发双到资金7242.2万元,达到脱贫标准的重点帮扶村16条、贫困户1194户。11个镇农民健身工程全面完成,建成省三级标准文化站2个、村(社区)文化室66间,开办“周末大广场”活动18期,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884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深入开展,成功申报陈昌庆为阳东第一个省级非遗项目阳江咸水歌代表性传承人。“平安阳东”创建活动深入推进,信访维稳工作得到加强,社会治安“六大专项”行动成效明显,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覆盖面不断拓宽,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应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东平镇被评为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文联、统计、保密、档案、供销、地震、打私、慈善、残疾人工作取得新成绩,人民武装、人民防空、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红十字会、地方志、关工委、老促会等各项事业实现新进步。
勇于创新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2014年,阳东经济发展取得不菲成就,不仅得益于以“工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还得益于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引导帮助广大群众支持和参与创业、创新。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政府依法行政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开展涉企政策文件、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工作,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进一步构建。深入推进商事登记改革,企业投资创业热情大增,新增市场主体3639户,增长37.5%。扎实开展“两建”工作,探索推行“异常名录”和“黑名单”等监管方式。积极推进“营改增”试点,新增“营改增”纳税人82户,为试点纳税人减负640万元。
借机“服务效率提升年”活动,阳东政务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开通12345综合服务热线,不断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建设,行政服务窗口共受理各类办件55万宗,按期办结率100%。工业企业集中服务月活动帮助解决各类问题95个。
同时,阳东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规定,认真查摆和整治“四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得到有效整治,党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展望2015 满怀憧憬
2015年1月21日,阳东撤县设区正式挂牌运作,翻开历史新篇章。新阳东,新起点,新征程。随着阳江市正式融入“珠中江”经济圈、深茂铁路项目加快建设、珠海对口帮扶阳江工作深入推进,阳东作为粤西联结珠三角桥头堡的作用将进一步彰显,发展前景更加广阔。阳东正式成为阳江市新城区,在财经金融、规划用地、项目布局、公共交通、用水用电、人才流动等要素配置上将进一步优化提升,发展活力更加凸显。新的一年,阳东将集思广益用好机遇,众志成城应对挑战,立行立改破解难题,奋发有为进行创新,加快推进阳东新一轮振兴发展。
2015年,阳东将继续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转方式调结构,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推进依法行政,大力实施“强工稳农、宜居兴商、普惠民生”三大战略,突出“四大抓手”,进一步深化“三地两中心”建设,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4%,农业总产值增长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外贸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稳步增长。
■策划/曾超群
■撰文/吴翠翠 任汝光
■摄影/梁文栋 成伯伟 阳东新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