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彩礼开花节节高,农村娶媳妇成了奢侈品
2016-04-24   来源:呼和浩特农批网  作者:乐极生悲   字体:【 】  浏览:38次   评论:0

彩礼是自古中国娶亲聘请必要的习俗。如今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娶媳妇成了一个负担。彩礼给多少造成了攀比之风。因为农村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怎么可能拿出这么多的钱,可以说把老本都给搭进去了。找了一些资料,大家看看彩礼是如何变化的。

在五十年代,几乎没有太多的彩礼,只要两个人愿意就好了。那是时候人的思想都比较简单,两个人在一块过日子就行了,彩礼可能一袋粮食,或者是一些实用的物品。城市里面比方流传比较广的四个一工程,脸盆,暖壶,床,痰盂,按照当时的物件也就是10块钱。

六十年代,这个时候人口比较多了,农村每家都有四五个孩子。这时候的彩礼也是很简单也就几块钱稍微好点的家庭还多一些,当时是地是集体的,种地给计分的。记得听姥姥说过原来在棉站上班,一个月的工资大概30来块钱,这已经很了不起了跟当然城市工人的工资基本差不多。这个时候城市里面开始流行36条腿了,就是一些橱柜,椅子饭桌加起来有36条腿,大概要150块钱左右。

7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了,在农村富一点的人买了自行车了,这个可是跟现在的奔驰一个样的物件。这个时候的彩礼开始转向家庭实用方面了。三转一响是比较流行的,三转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或者是风扇),一响是收音机,大概就是1-200块钱。在农村娱乐太少了有一个收音机那是倍有面的事情。爸妈结婚时候的那个大收音机我小时候还经常在听。

八十年代,生活好了各种家庭用品的普及。农村比较实在,主要是一些家庭实用品,彩礼也就几百块钱,当时电费都感觉贵,主要是实用的为主。城市里主要是四大件,都包括冰箱,洗衣机,录音机,黑白电视。这个时候贫富差距逐渐显示出来了,彩礼大概要2000左右。

九十年代又出来了新四大件,农村慢了城市一截,农村主要还是已旧的四大件为主,在加一些实用的物品。记的老家的那个黑白电视都看了将近15年了。城市里面的新四大件又有了新的定义,大彩电,大冰箱,自动洗衣机,空调。大概的价格在15000左右了。

到现在了,彩礼花样百出,基本上总有新的变化彩礼成了一种负担,成了一种炫耀的手段。在农村城市基本上差不多了一些地方六万六,八万八起步。甚至有了三斤三两一说,百元大钞称三斤三两,大概是15万左右。还有一些是万紫千红一动一不动。一万张5元钞票,一千张百元钞票是万紫千红。一辆轿车,一座房产成了一动一不动了。彩礼从6.6万到上百万都不等。

现在生活确实要好了但是各种天价让人生出了一种无力感,大部分是中下层的人直呼媳妇都娶不起了,仿佛两个人在一起更加的现实了。也许是时代在变化了,娶媳妇都成了一件奢侈品,外加一句不能分期付款哦!

(文章由乡下小土著整理,欢迎大家订阅)

Tags:花节节 农村娶 成了奢 责任编辑:乐极生悲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中国各地八大怪,见怪不要怪 [下一篇]农村露天大宴席,实实在在的味道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