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农村牛市上的牛经纪,你还记得吗
2016-02-29   来源:迁安农批网  作者:幻月魅影   字体:【 】  浏览:32次   评论:0

行户--农村庙会牛市交易见闻

图文 | 超然视觉之源

行户(háng hù),是豫南、豫东偏僻农村地区对当地耕牛交易生意中间人的一种称呼。按当地习惯,农民们把自家养的或者贩卖的耕牛牵到牛集市上去交易,买卖双方讨价还价要经过中间人,这个中间人多数情况下都是有牛行户充当的。牛行户在当地有两层意思,一是在耕牛专卖方面是行家,懂得牛经的人。二是以从事耕牛买卖从中抽取佣金为谋生手段的人。

牛行户是农村中的一个特殊职业,属于当地的牛行行会。他们作为耕牛交易的中间人,很有些像当代商务活动中的经纪人。比如,一头牛一家要卖,一家要买,买卖双方并不直接当面谈价钱,而是要经由牛行户从中说和。买家请个牛行户A,卖家请个牛行户B,AB两个牛行户在买卖双方不见面的情况下袖里藏乾坤,向双方掐指讨价还价。他们之间有自己的独特暗语和手语。生意谈好,双方钱物两清,牛行户根据成交价从中提取份子钱。(一个行户交易一头牛30元钱,两个行户一般50元钱)

与辛勤劳作的农民相比,牛行户算是一个比较清闲的职业,一般都是有那些不擅长劳动或不想从事田间劳作的人担任,他们在当地方圆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他们也有自己的职业道德,任何一次违约和欺诈行为,都可能对自己的职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坏了行规”的牛行户,会受到全体牛行户的唾弃,从此很难再回到这个行业中来。

随着农村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依靠耕牛劳作干农活的日子逐渐减少,牛行户的生意不是太好,日常虽然手头不缺钱花,但也很难赚到大钱。现在年轻人也不大愿意再从事这个行当,交易一线的大多都是年龄较大的一些老行户,这个自“ 宋 ”以后加入商行出现的临时抽调雇用的差役,为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做出了一定贡献,现在面临青黄不接,有消失失传的危险。

这组图片,再现了中原地区牲畜交易会上牛行户们的个人风采和传统交易中讨价还价的情景。

其中有个刘行户,他是这里的“权威”,今年已经84岁了,由于职业的习惯,他擅长用指头比划着说话,从事这个行当六十多年了,说这是脑力活,要不断琢磨对方的心思。提起当年牛市的红火,老人家是谈笑风生,喜不自禁。

交易场景中,左边是卖牛的行户老李,右边是买的行户老郭,他们用手势在对一头牛四千五百元与四千三百元人民币之间讨价还价 ,过程中双方争执不下,经过老行户们的参与说和,最终以一千四百元成交,买主牵牛回家,大家皆大欢喜!!!

这俩人看上这头牛了。

走近细瞅瞅。

从外形上看,这头牛确实不错。

沾沾自喜,这头牛的主人和牛一样,有型。

周围的行户们早已盯上了这头牛,他们站在一旁仔细审视,对牛评头论足这很正常。

他们是火眼金睛,对周围牛的状况是了如指掌。

他是这里面的权威老大,德高望重,威严自信的刘行户。

他习惯用指头比划着说话:说他今年84岁。

20岁开始跟师傅上市场学习牲畜交易。

这是动脑筋的活,交易中要不断琢磨双方的心思。

老人家对过去的事情记忆犹新,说起当年牛市的红火,老人家是谈笑风生,喜不自禁。

图中左边是卖牛的行户老李,右边是买牛的行户老郭,他们用手势在对一头牛四千五百元与四千三百元之间讨价还价。

行户老郭出价四千三。

行户老李坚持要价四千五百元。

老李给郭行户近前说话:“我这头牛的价值绝对超过四千五百元,你不会吃亏”。

行户老郭不同意,显得有点生气,说:“你这人一口价,太死板”。

卖牛行户老李连忙拉住行户老郭,说:“你是行家,我会骗你,你也别给的价太低了,让我多给人家卖俩钱不中”。

这不,眼看生意不成,旁边的又一个老行户前来帮忙说和,看到大家的面上,老李愿意再让一百元钱,同意四千四。

“四千四百元,不能再降了”。

交易成功,买方满意的拉牛回家。

相互配合,这个行户从中起了不小作用,最后皆大欢喜。

业务繁忙,这位是让牛变成牛肉的人。

注:本图文作者:超然视觉之源(车坛影协),精彩纪实。

Tags:农村牛 牛经纪 责任编辑:幻月魅影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农村倒铝锅,你还记得吗 [下一篇]春天 · 想起老家那片芦苇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