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摸爬叉 文 | 惠永胜 蝉的幼虫,开封人称之为“爬叉”,夏至一到,爬叉就出洞了,摸爬叉也就成了重头戏。 由于故乡地处黄河滩区,树木种类繁多,特别是阔叶类树木,树冠硕大,遮天蔽日,这无疑是蝉最理想的生活乐园。 天刚擦黑,孩子们鱼贯而出,一下子钻入树林,彼此并不商量,各自寻找自己的目标。 一些没有经验的孩子顺着树行跑,他们拼的是体力和耐心,当然这样也会有收获的,只不过比较少罢了,有经验的收获就大不一样了。 树林里的人越来越多,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拿木棍的,拿竹竿的,还有拿着玻璃容器的,也有胆大空手出来的。走两三步就会遇到人,彼此交流很少,即使熟悉的人,也是客气的寒喧一下,彼此谁也不停下脚步,而是匆匆前行。 
夜色逐渐加重,蝉出洞的第一次高峰来到了。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之中,小虎和他的弟弟是那么的出众,他们脚步舒缓,神情冷静。小虎的眼睛注视着大树的根部,猫着腰,歪着头,双臂微微向外叉着,那神情专注的令人佩服,好像他认定此处有宝贝似的。他弟弟年龄尚小,手里也就只能掂个瓶子。 也许是兄弟亲情,也许是哥哥给弟弟的那种安全感,小虎的弟弟始终不敢呆在原地等哥哥,而是紧随其后,唯恐弄丢了自己。可是脚下杂草丛生,这可难为了弟弟,他的左脚此时抬不起来,他想自己解决困难,努力的向上抬起,落下,再抬起,再落下,眼看小虎就转到大树背面了,弟弟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眼含泪花,吭吭唧唧,再次努力的向上抬起左脚,最终还是没有成功。 
“哥——”弟弟向小虎发出了求救,小虎急忙跑过去,一看就乐了,原来,有一根野草被弟弟的右脚踩着压在了左脚上,难怪弟弟的左脚始终抬不起来。 当小虎把弟弟“救”出来时,弟弟惊喜的一声喊“哥,爬叉!”小虎急忙捂住弟弟的嘴,如果被那个耳朵灵地听去了,会来争夺的。小虎探腰伸臂,一手捏住了那只爬叉,兄弟俩四目相对,咧嘴无声的笑着,接着,小虎拉着弟弟的左手,用爬叉去抓弟弟的手背,只要爬叉前爪轻轻一碰,弟弟就会嘿嘿地笑起来了。 夜色在他们弟兄的戏闹中变得更加浓重,小虎凭着自己的经验,转挑树干粗壮的老树,并且从种类上也有所讲究,比如根系发达,汁液丰富的杨树,这些都是蝉的最爱,也因此成为小虎的主要搜寻目标,当然收获非常显著,目前已经摸到一百四十多个了,兄弟俩越战越勇,继续寻找。 夜色已经不允许离树太远了,即使眼力超好的孩子也有些吃力,所以此时才是真正的“摸”爬叉。 
小虎领着弟弟来到一棵大树下,树干粗的需四个成年人才能围拢,树冠在夜色中哗哗作响,犹如午夜的潮声。他们弟兄俩围着树干向上看,弟弟突然指着高处给哥哥看,一个黑黑的东西正迅速的向上爬,小虎眼看够不到,就脱掉鞋向上投去,一连几下都没有中,那黑东西反而爬得更快了。 情急之下小虎让弟弟骑在自己的脖子上,嘱咐弟弟双手扶着树干,小虎慢慢的站起,一点一点的,稳稳的,弟弟一点也没有紧张,快了,就差一点儿了,当小虎努力把脚踮起来时,只听头顶传来弟弟惊恐的叫声——“啊,马甲!”(开封人把锹甲称作“马甲”)小虎急忙放下弟弟,仔细检查是否伤着他了,还好,有惊无险。 
如果说夜晚太危险,你也可以在白天雨后摸爬叉。夏至过后,雨水增多,一场阵雨过后,你就不必呆在屋里,来到院子里,大街上,村头小树林,河沟旁,你只需低头看地,在枯枝败叶旁,有一个扁扁的,长约芝麻粒大小的孔,用手指一抠,立马变大,里面就会有一个爬叉等着你。此时,你如果用手指去够它,它立马就会退下去,你需用一根细棍或树叶的柄,竖着插在它的爪子中间,它就会乖乖地顺着爬出洞来。
如今,看到孩子们拿着手电筒去摸爬叉,不!准确的说应该是捉爬叉,心里就无限感慨,社会发展得真快,一转眼,摸爬叉已成为历史,当年那些摸着爬叉长大的孩子,已经扎根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如今,蝉鸣枝头,朋友,你可曾回乡? 注: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图 | 大众论坛-zhengjian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