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情报
第7期
广东省高州市植保植检管理站 2016年5月16日
早稻中后期病虫发生预报及防治意见
根据我站调查监测,结合气候条件、水稻生育期及病虫历史资料分析,预计早稻中后期病虫偏重发生。发生的主要病虫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穗颈瘟等病虫害。
一、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预报
上代稻纵卷叶螟防治不平衡。据我站系统赶蛾监测,在山美上村垌5月8日、10日、12日平均亩蛾分别为45.4头、32.5头和129.8头,最高亩蛾分别为225头、105头和264头;石鼓镇三文田大垌5月9日、11日、13日平均亩蛾分别为179.3头、606.5头和771头,最高亩蛾分别为750头、2333头和1872头;我站5月9日在谢鸡、山美、石鼓等地调查,上代卷叶虫的卷叶率一般5.7%,高的12.2%,亩残虫量一般2167头、最高4300头,寄生率2.7%,死亡率6.5%,残虫量大,幼虫发育进度:蛹占2.8%,预蛹占6.9%,五龄幼虫占31.9%,四龄幼虫占27.8%,三龄幼虫占19.4%,二龄幼虫占8.3%。预报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发生期如下:
第一蛾峰
螟蛾始盛期:5月11日;
螟蛾高峰期:5月13—15日;
卵孵始盛期:5月18日;
卵孵高峰期:5月20—22日;
施药适期: 5月21—23日。
第二蛾峰
螟蛾始盛期:5月18日;
螟蛾高峰期:5月20—22日
卵孵始盛期:5月24日;
卵孵高峰期:5月27—29日;
施药适期: 5月28—30日。
发生为害特点:(1)第一蛾峰为迁入螟蛾与本地虫源混合发生,第二蛾峰的发生期与部分田块的抽穗期相吻合,可结合破口期施药防治。(2)主要为害功能叶,严重影响产量。(3)虫态复杂,发生期长,当前田间各种虫态并存。(4)预计发生程度偏重发生,漏治田块为害严重。
二、第三代稻飞虱
据我站灯测,稻飞虱迁入峰次多,迁入量大,当前稻飞虱田间虫态以成虫和高龄若虫为主,据我站调查及部分农业站汇报,百科虫数一般780头,漏治田块高达3600头,随着外地虫源的不断迁入和卵粒的陆续孵化,虫口密度还将进一步增加,预计第三代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在5月下旬,发生程度偏重,局部大发生,如防治不力,后期将出现“穿顶”而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三、纹枯病
当前纹枯病已普遍发生,个别田块为害严重。据我站调查,病株率一般15.3%,最高50.8%,病情指数一般5.7,最高13.5。水稻孕穗、抽穗期是纹枯病发生扩展的高发期,若防治不力,三片功能叶受害,将严重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预计纹枯病在早稻后期发生程度偏重,局部大发生。
四、穗颈瘟
由于5月份阴天多,日照偏少,十分有利叶瘟的发生,据近期调查,稻瘟病的病叶率一般3%,高的10%,病指一般1.2,高的3.8,菌源充足。据气象部门预计,今年“龙舟水”明显,早稻抽穗期与龙舟水相吻合,气候条件十分有利穗颈瘟的发生为害。预计早稻穗瘟中等发生,历史病区感病品种为害严重。
五、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
目前我市部分田块已有细条病发生,细菌性条斑病于5月4日在石鼓
镇三文田大垌始见,5月9日于谢鸡黎径垌、山美上村垌、金山街道办坑口垌等地亦有发现。我市已进入汛期,雨水偏多,极有利于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的扩展为害,各地应加强调查,抓住始病期施药的防治关键,控制病情的扩展为害。
此外,三化螟、稻蝽象、稻瘿蚊等病虫以及鼠害等亦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防 治 意 见
受气候多变的天气影响,鉴于早稻中后期病虫并发种类多,危害重,发生情况复杂,各镇农业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田间调查,指导农民施药防治。
一、施药适期
1、稻纵卷叶螟第一蛾峰在5月21—23日全面施药;稻纵卷叶螟第二蛾峰部分田块可结合破口期施药,即在5月30日前抽穗的稻田,按先破口先施药,后破口后施药的原则施好“洗身药”,在5月30日后抽穗的稻田,在5月28—30日施药后,在破口始穗期再施好“洗身药”。
二、药剂配方
1、亩用20%康宽悬浮剂10毫升、爱苗20克、25%吡蚜酮20克,冲水120市斤喷施;
2、亩用2.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00毫升、30%己唑醇悬浮剂20毫升、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0克,冲水120市斤喷施。
以上配方可任选一种,要预防穗瘟的加入稻瘟灵或甲基托布津混合喷施,兼治穗颈瘟,有细条病(白叶枯病)的田块加入叶枯唑或四霉素兼治,并于7—10天后再施防治细条病的药剂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