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凭什么为了城市发展,就得让我们“农转非”?
2016-01-07   来源:怀化农批网  作者:电波妹   字体:【 】  浏览:44次   评论:0

在过去的30年,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极快,按理说,城市化本来是可以节省土地,但是中国的耕地却消失的很快,有人说是那些进了城里的人还保留着在农村的宅基地,大片的空置资源形成了浪费。而且,越来越多的农民涌进城市,对城市的承载力提出了要求。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得消除很多人的“两栖”状态,推进“农转非”。

可是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民工不愿意农转非。是啊!我们当然不愿意农转非,那些愿意农转非肯定是在城市里发展的极好的。

涉及到农转非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城市周围,被政府强制征地的,另一种就是农民工。

先说第一种,农村的房子没有了,给了城市里的住房,然而开发商为了商品房利益的最大化,往往让“拆迁户”集中起来居住,而其他楼房开发成商品房小区,两者经常被隔开,而且在公共配套上,如广场、休闲活动中心等,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进城农民社会的融入度。更重要的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没有了,生活成本提高了不少,生活压力加大,还得被迫出去打工。

第二种就是所说的农民工“农转非”,其实真正能让农民工愿意“农转非”的并不是说你农转非之后能得到多少好处,而是当我还是一个农民工的时候,我在城市里是怎样生活的,如果我能融入城市社会,在城市像市民一样生活,我当然愿意改变户籍。

农民工买不起房,舍不得地,不愿意“农转非”,其实是在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综合效益的差距比较得出的结论。城市生活不仅代表城市生活带来的经济利益,也包括城生活的社会、文化效应,总而言之就是融入城市的程度。在目前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改革还没有十分有效的突破的时候,改变户籍,农转非,是解决城市问题的一个途径,但是在此之前更应该加大对城市农民工的保障制度。

虽然国家出台了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但是对于农民工这类城市边缘人群体而言,能够享受社会保障的几率极低。

1.保障的覆盖面较窄。很多企业在法律要求下会给农民工参保,但是绝大多数都是新农合、新农保为主,根本不会出资购买城镇职工所享受的医疗、养老等五金一险,一旦在工作中发生工伤事故或者生病,农民工就无法享受到社会保障,也得不到一样的待遇。

2.保障的水平低。以失业保险为例,农民工一旦失业极少能够得到保障,农民工和城镇人口的失业保障存在巨大的差异。依照《失业保险条例》中所规定,农民工缴纳费用的时间每满一年,就只能发一个月生活补助金,并且补足金标准还是省人民政府所定。但是城镇职工就是按照缴费的累计时间领取,缴费超过一年但是不足五年,领取保险金期限最长能够达到12个月,而累计费用超过五年不足十年,领取保险金的期限最长能够达到18个月,累计时间超过了十年以上,领取最长期限能够达到24个月。

3.保障体系中各个制度间的衔接性较差。从养老制度来看,各个地方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农民工的工作地点都不确定,可能在这个地方工作几年然后又去其他地方工作,必然给他们养老金之间的衔接带来各种困难。这种特征对农民工转移保险关系以及续交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医疗保险上存在问题更多,尤其是在异地转诊、异地就医以及异地结算等各种问题上,更是存在许多不便。

4.主要的保障项目不完善。事实上,农民工重点在于住房保障、子女教育保障以及社会救助几个方面,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上这几个方面信息都不多,虽然现在许多地方都在构建经济适应房及廉租房来确保住住房保障体系,但是该体系中并没有把大多数农民工归并到体系范围中。

5.一些保障制度的安排和农民工就业特征脱节。农民工就业所涉及的行业与职业多种多样,有钟点工、水电维修、保姆、保安以及绿化等各种行业,有一些还进入到企事业单位的突击性、临时性的劳务人员,还有一些为个体户。农民工就业可谓是复杂化、并且也没有固定的联系地址、方式,流动性极强,要想搞清楚参保信息比较困难。

社员网原创,转载请注明!

了解更多“社员网资讯”精彩内容,请关注:http://zixun.sheyuan.com/

微信号:社员网农家汇

Tags:农转非 责任编辑:电波妹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人民币加速贬值农业或迎利好,如.. [下一篇]“互联网+农村金融”,两全其美还..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