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是否有这样的问题:一位农民从什么时候开始创业才有可能获得成功?40岁开始行吗?一开始小编也不相信,可是在内蒙古扎兰屯有一个农机大王,他叫何金涛,他40岁才开始创业,不到十年就成了当地有名的农机大王!不敢信?今天就为您介绍一下何金涛是如何“大器晚成”的! 
他40岁开始创业 何金涛今年已经58岁了。他原来做过小生意,开过糕点厂和修理部,也从事过农用车电焊、修理、补胎等工作。 1998年,何老大农机厂成立,那时只有3个人,项目仅限于制作小型简单农机具。但是他不满于现状,逐步扩大了经营项目并实时进行技术“充电”,扩大了研发和生产适合三农及牧业、林业、水利等多个行业的机械,主攻自主发明生产迎合农、牧、林、水行业市场需求的机械。没错,他做的是农机自主研发。 何金涛勤奋好学,头脑灵活,有克服和战胜困难的韧性。他凭借对农业机械的热爱与钻研,由原来的小小修理部起家,逐步发展壮大到今天,拥有了2千多平方米的厂房、30多人的企业规模。 
他有“自主知识产权”这门手艺 何金涛之所以能够创业成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抓住了别人干不了的“手艺”。何金涛说的“手艺”就是自己的独立的知识产权。原来,何金涛在创业之初就不满足于做一个农业机械的销售商,而是自己主动发明农业机械用具。 2003年,在一次给农户维修白瓜子分离机的时候,他注意到一台白瓜子分离机售价3800元但供不应求。他看到了商机,于是就抢占市场,短时研发生产出优于外省产品、价格又具有优势的同类农机,很快获得农户认可并赢得商机。 何金涛研制的植树挖坑机,3秒钟能挖一个树坑,省时省力,广泛应用于乡镇、苗圃、园林、水利、林业等部门。他改造的瓜子脱粒机结束了当地多年手工操作历史,获得内蒙古农牧业机械技术鉴定证书、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有了独特的产品,何金涛的销售做得也是顺风顺水。 
“何老大”遇到“老大难” 创业成功再加上销售顺利,让当时的何金涛自信满满。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功,何金涛谋划起更大的创业发展计划。但是,随着业务不断扩张,何金涛不但没有挣到钱,反而把更多的钱投入到了扩大发展当中。结果因为资金链断裂差一点就破产了。 不过,何金涛几乎是在绝望的时候得到了当地科技局的帮助,可谓雪中送炭,也算幸运。 重新起步,找到新“秘籍” 在经营销售上贪大求多吃了亏的何金涛,学会了谨小慎微,在创业路上重新起步。这次,他继续从产品本身下功夫。 2012年,何金涛关注到随着地膜覆盖面积的加大出现了白色垃圾很难清理、破坏环境的难题。他废寝忘食查找资料、改进技术、反复试验,最终用近三年时间成功研发并生产出地膜回收机等机械。 地膜回收机的优势在于集起膜、捡石、起根茬为一体,经过现场验证,这款机械起膜率超过90%,直接达到播种状态效果,大大降低了农业白色污染,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把优势发挥到最大,这是何金涛认准的新路子。在这个领域里,何金涛果然驾轻就熟,他新成功研发的地膜回收机,一上市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产品本身的优势凸显无疑。 “服务牌”确保一路畅通 再次步入销售市场,何金涛也有了自己的独门绝招。这一次何金涛不是贪大求多,扩大经营范围,而是主打服务牌,为身边的客户提供更多的机器保养、护理和维修等服务,进一步把自己的技术优势延伸发展到销售领域。 
何金涛重视农机销售服务的做法,赢得了当地农户的欢迎,销售业绩直线上升。在这个基础上,何金涛再次尝试向外地扩张产业。好产品加上好售后,让外地农户很快也爱上了“何老大”这个农机品牌。 这一次的“走出去”销售战略虽然慢,但是稳。现如今,他的厂子已经接到赤峰、包头及兴安盟等多地的订单,市场销售一路看好。 何金涛还把自己研发农业机具的领域,从自动捡拾白瓜子分离机、木耳系列农机、植树挖坑机等,发展到农、牧、林、水等更多领域,这也让“何老大”生产的机械服务到了更广泛的“三农”领域。 为满足更多的市场需求,下一步他要加大对科技研发技术、电商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在荣获呼伦贝尔市知名商标的基础上,争取早日获得内蒙古著名商标称号,成为内蒙古的一张靓丽名片。 
小编点评:何金涛40岁做农机具生意,事业有落有起,有经验也有教训。从三个人起步做一些小农具,到今天的何老大农机具响当当,何金涛都是从小处做起,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扩张步子不能迈得太大,需要从产品本身下功夫,打好“服务牌”,稳扎稳打“走出去”。希望农民朋友吸取老何的教训、学习他的经验,在致富路上一帆风顺! 来源:中国乡村之声《致富青年帮》(微信公众号:致富帮) 编辑:王居蔚、白晨、张磊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