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2016年高考就要开始。考生们的内心有期待、有忐忑、有紧张,家长们更是如此,不仅要给孩子们带来生活上的照顾,更要在精神上给予孩子们支持和鼓励。但是,很多家长不知道该怎样去帮助孩子,甚至“心急吃了热豆腐”,帮了孩子倒忙。 那么,在高考前,考生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备战高考?我们邀请了亲子教育专家王宏老师,给家长们说说她的妙招、经验。 
先来听听家长李大姐的故事:还有几天就要高考了,家在农村的李大姐不知道该怎样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帮助孩子迎战高考,只能凭着自己的想法,尽力给孩子做些事。 平时家里吃饭清淡,也舍不得大鱼大肉,这些天为了给孩子补充营养,她拼命增加肉菜。但是没想到孩子反而总是恶心,还上起火来,食欲也没有以前好了。越到考试前,看着孩子越来越瘦,李大姐心里着急得很。 除了这些,李大姐经常晚上陪着孩子复习。她觉得自己在文化上帮不上忙,只能在时间上做到陪伴。坐在孩子身边的她,一会给孩子端茶递水,一会让孩子休息一会,孩子的思路经常被打乱,母女俩因此还吵了一架。 随着时间的推进,没多久就要高考了,李大姐觉得自己都紧张起来。而且相比胸有成竹的女儿,李大姐明显紧张多了,搞得女儿反过来还要安慰她。李大姐觉得自己太失职了,该怎么帮助孩子做好考前准备呢? 
农民观察员董庭辉的故事:我的孩子2008年参加高考。那时候,我在北京打工,奥运会开幕,工地的活不少,很多人都忙着干,我也没闲着。快高考的时候看到好多工友都回家陪孩子高考去了,心里不是个滋味。于是还是给孩子打了一个电话。 知子莫如父,我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孩子说了,父母都没必要来陪他,所以我对他的告诫是:在高考前几天的时候,不要注重于难题冲刺,放松心情、保证睡眠、注意身体、白天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后来,他自己一个人参加了高考,父母都没有陪同。最后,他考上了河北理工大学。 后来聊的时候,我们觉得孩子其实在高考时已经比较懂事、成熟了,家长没必要像小时候一样手把手地管着他们。
专 家 建 议 
王宏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豆豆妈妈工作室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特聘专家,北京市朝阳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多所中小学特聘家庭教育专家) 1. 施压减压 因人而异 离高考仅有一周的时间了,考生的知识储备已经充分,此时最重要的是调整心态,把已有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家长要认识到每个孩子的心理素质都有差异,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有的孩子需要施压,有的需要减压,家长们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确保孩子的压力水平适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从而考出理想成绩。 2. 少说多做 不要强求 家长要了解情绪的传染性,避免把自己的紧张情绪强加给孩子,导致孩子过度紧张而压力过大。不要提醒、催促、唠叨、叮嘱,更不要批评、指责。最好是“少说多做”——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要注意:物资准备充分即可,孩子自由取用,不要强迫孩子必须吃喝以及吃喝多少等。孩子可能因为紧张而吃不下,也没有关系的。 
3. 积极倾听 压力适中 当孩子因为紧张而抱怨、沮丧、难过,甚至发牢骚、发脾气时,家长千万不要安慰、讲道理,因为那样只会增加孩子的烦躁情绪,甚至可能和家长争吵而情绪失控,压力更大。家长要做的是多听孩子说话。当他把这些情绪垃圾倒给家长以后,他的神经得到镇静,压力正好处于适中的状态,能力得到最好的发挥,成绩当然好。 4. 不定目标 不谈分数 每年高考的题目难易程度不同,因此每年学生考试的成绩总会出现浮动。不要给孩子定各门功课考分目标,不要求孩子非要考上哪一所学校。考试期间,不要考完一门就急着跟孩子谈结果。只要一谈,就有可能造成孩子坏的联想而情绪波动,因为孩子总有没答对的题目。告诉孩子,只要尽力就可以了,至于结果如何,不要想那么多。 5. 高考节律以及物品准备 调整作息时间,从现在开始按照高考的时间学习和生活,把自己的生物钟调整到高考的状态。尽量让孩子自己准备物品,比如准考证、文具、手表等,还有准备好闹钟(2-3个),家长可以帮忙再次检查物品和闹钟时间,确认无误。 
寄 语 如今的高考已经不是一考定终身的过去式了。家长没必要对孩子有过高的目标,定一个不切实际的预期。学生对高考已经有足够的压力了,因此,家长还是要以减压为主,别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刺激自己家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他的实力,相信孩子已经明事理,相信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乡村夜话》节目组祝愿所有考生金榜题名! 
来源:中国乡村之声《乡村夜话》(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村友交流会) 编辑:姝寰、阿朗、舒晶晶、白晨、张磊 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