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春节前后,一条"贫困村农民领万元年终奖"的新闻流传网络。照片中的甘肃兰州新区的村民拿着厚厚的现金,踏踏实实地过了个好年。这要多亏了当地地里种下的"新花样"——油用牡丹。 甘肃兰州新区位于秦王川盆地,土壤干旱贫瘠,当地很多农户常年种植小米、当归等作物,勉强糊口。2015年起,兰州新区开始在一些贫困村推广可以用花籽榨油的油用牡丹,一年下来,村民的收入竟然翻了五六番。 油用牡丹适应性极强,不仅能够改变当地单一的种植模式,还能绿化荒山、防治水土流失。当地通过提供政策扶持、企业免费技术指导的方式,带领贫困户实现了"花"样脱贫。 
当地农民朋友告诉记者,在种植牡丹之前,村民们大多选择种植一些冬麦、当归之类的,每年投入的成本不低,但是收入不好,病虫害也多。种当归的话一亩地下来只能挣1000多块钱,一年下来也就收入个两三万块钱。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自然条件严酷,传统农业生产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当地农民大多处于贫困状态。而油用牡丹适应性强、开发潜力大,恰恰能够成为一个突破口。 "牡丹扶贫"过程中,兰州新区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订单经营模式,为贫困户提供免费牡丹种苗、农资和技术培训,收获前按亩发放补贴,收获后由公司拖底收购,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农民种植的风险。 “牡丹扶贫”采用了两种运作模式:一种是租用老百姓的地去种植,然后回收种苗再推广到更多的地方。另外一种就是把老百姓的土地一次性流转过来,通过公司的规模化经营去运作产业。通过这种模式,总体看成效很明显。它的经济效益是粮食作物的3到5倍,是一个政府要生态、百姓要生计的比较好的产业。 目前,甘肃兰州新区的油料牡丹种植面积达一万亩,近3000户农户参与种植,每户年均收入至少增加2万元以上。甘肃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局长郭庭天表示,未来3到5年,通过政府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当地的油用牡丹种植面积将达到10万亩以上、产值近2亿元,可带动农户2万人以上,稳定解决贫困户脱贫奔小康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