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农民朋友们都把养鱼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事业——承包一片鱼塘,进行综合化的养殖,效益还是相当可观的。不过,您有没有想过,在咱们的鱼塘上面,还能嫁接高科技,养鱼的同时,保证您得到额外的创收呢! 我这还真不是瞎说,现在在江苏,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成果。鱼塘除了养鱼还能干啥?答案就是:光伏发电。 
养鱼,使用的是水面以下的部分,水面以上,空空荡荡。其实,咱们就可以安装光伏的电池板。这么一来,水下养鱼,水上发电,相互补充,这就成了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做水产养殖的某集团企业负责人刘汉元算了一笔账,如果集团拥有的900万亩鱼塘都安装上光伏发电设备,就可以产生三、四百万兆瓦的发电量,光发电这一项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就比单纯的水产养殖高出三倍。 这种模式,也被专家们称为“渔光一体”。 根据专家的测算,目前我国拥有养殖水面1.2亿亩,其中约4500万亩精养鱼塘具备发展“渔光一体”的条件,如果全部实现改造的话,年发电收入就要超过1万亿。这意味着,咱们的鱼塘,不仅可以给国家贡献电力,而且也能增加咱们的收入,可以说“一举两得”。 
对于农村来说,每年集中灌溉的时候,电力就是一个大问题。如果这项技术能够推广,那就不仅能带来新收入,而且能降低成本,综合效益非常可观。 而且,在这种“渔光一体”的模式下,咱们实际上还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把20至30亩鱼塘水面建设的太阳能电站为一个单位计算,每年由此可节约标煤34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00吨。 “渔光一体”这种模式,除了带来了客观的综合效益,实际上还给咱们带来了一种综合发展的思路。尤其是在这个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打破思想里的墙,让最传统的农业和最先进的技术相互嫁接,这是农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条件之一。要达到这个最终目标,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但是最关键的是,咱们自己要随时保持创新的热情。 正所谓:小小鱼塘真神奇,嫁接光伏增效益。解放思想求创新,唱响农家渔光曲。 
来源: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 作者:张子雨(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 编辑:韩晓、白晨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