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全国猪价回升,养猪户可算是苦尽甘来。说到养猪,这几年随着“生态猪”“土猪”这样的概念风靡市场,也吸引了很大一部分人投入养猪的行业,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其实,不管是传统的行业还是新兴的行业,都有钱可赚,关键看你怎样去经营。比如说接下来要介绍的这个人,他选择在新疆养猪,加上自己的独门秘籍,确实走上致富的道路。 
说实话:无论养啥,都有段艰难的起步 赵方出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直从事筑路机械行业。2009年,由于行业发展整体不景气,他开始筹集资金,大胆建起了自己的猪场。 在逐渐接触养殖业的过程中,他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发展养殖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技术、防疫、管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接踵而至。这些问题让赵方在创业刚开始就陷入了窘境。 虽然困难重重,可赵方却并不气馁。他踏实肯学、虚心求教,通过求助畜牧中心以及石河子大学一些老师,慢慢的,让猪场基本能实现自繁自养。 
找突破:要赚大钱,就得寻“多元”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总结,他发现自己的经营方式很单一,而且对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也不高。几番思考之后,赵方决定抛弃现有经营模式,开始寻找多元增收的方法。 经过考察散养鸡的市场,他建了个养禽厂,通过干湿分离机利用猪粪,撒放到树林里,泼上水生蝇蛆以后,鸡来叨食,这样增加它的蛋白质,减少饲料消耗。 
谋发展:循环养殖是良策 俗话说,“夫妻齐心,其利断金。”随着产业越做越大,妻子杨宁辞去了自己的工作,当起了赵方的全职小助手。 2010年,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出资80万元建起了鱼塘,利用养殖场的猪粪、鸡粪,发酵喂食近20万尾草鱼、罗非鱼。这样,不仅降低了养鱼的成本,培肥了地力,而且又增加了一份不错的收入。 后来,他们又在鱼塘上引进了俄罗斯的霍尔多巴吉鹅,不仅可作为一道靓丽的风景,而且带来更多的效益。 
遇挫折:洪水来袭鱼塘毁 经过短短两年的努力,赵方夫妇的养殖场初具规模。但是,顺风顺水产业却突然遭遇灾难。 2012年8月,鱼塘上游的巴音沟河辖区水流量猛增,为确保辖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他们所在的兵团决定按防洪预案进行泄洪。而赵方家的鱼塘就是泄洪通道。 洪水过后,赵方经常站在鱼塘边发愣。一个星期过后,赵方决定在鱼塘边修建泄洪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鱼塘来年的安全,我们就第十天动工挖泄洪渠。” 
看未来:谋划旅游,再创致富机会 在经历了创业以来最大的挫折后,赵方夫妇变得更加沉着冷静。在分析了自家养殖场发展形势后,他们又开始着手考虑多元增收的路子。2012年,赵方夫妇在鱼塘上建起了浮桥、凉亭,开启了鱼塘垂钓、餐饮旅游项目。 致富经验总结: 1.不要贸然创业或进入新的行业。前期的规划相当重要,要学会沉着冷静,分析各种潜在危机。 2.要能够看得清市场。适时的抛弃粗放式的发展,整合资源、优化经营方式,一二三产业结合,延长产业链条。 3.在经营过程中慢慢积累经验,并学会求助。 4.一定要结合现有资源,因地制宜。 为你 推荐 本文来源:中国乡村之声《致富青年帮》 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编辑:张程、曹爽、白晨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