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清明:一个既严肃又活泼的节日
2016-04-02   来源:玉树农批网  作者:七喜   字体:【 】  浏览:46次   评论:0

清明是一个美丽的节日,我们踏青赏花、放风筝、荡秋千。

清明也是一个关于思念和感恩、死亡和新生交织的节日,我们祭奠亲人、缅怀祖先。

今天起,中国乡村之声《乡土乡情》和《乡村夜话》推出特别节目《名家诵读:我们的节日——清明》,邀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陆洋、黎江和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萧放教授一起走进清明,聆听和清明有关的文学经典,重温清明的节日习俗,从经典中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清明习俗

之扫墓

古诗诵读

清明日

作者:高翥 (宋)

朗读 :黎江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专家采访

萧放,男,民俗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研究方向为历史民俗学、民间文化史、岁时节日与礼仪民俗等。

清明节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节日。我们讲到四大节的时候就有清明节,它是跟祖神祭祀、跟我们春天的活动有关系,也是一个节气跟节日的合一。因为其它的节日可能纯粹是节日,跟节气未必相关。清明是一个重要农事节令,也是一个祭祖的节日,同时还是一个可以踏青郊游的节日,所以它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它把过去的上祀、“三月三”、寒食节,把这些内容都综合到清明节日里边来,所以它内涵相当的丰富,历史也很久。到宋代,清明节这个名称就比寒食的影响更大。以前有个寒食节,清明只是节气。后来清明这个名字把寒食节日的内容包括了,所以后来就没有寒食了,主要是清明,在一些小的地方可能还有寒食的名字,但一般来说都是叫清明。

清明的习俗非常丰富,因为既严肃又活泼。严肃就是我们要去扫墓,要去祭祖;活泼是因为有踏青这个主题。我们先说祭祀习俗,祭祀习俗肯定是传承,我们清明扫墓,叫“前三后四”。清明节扫墓不仅是清明那天扫墓,前三天、后四天都是可以扫的,这是一个重要的家族活动,也是一个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名篇诵读

清明

作者:丰子恺

朗读 :陆洋

清明例行扫墓。扫墓照理是悲哀的事。所以古人说:“鸦啼雀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又说:“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然而在我幼时,清明扫墓是一件无上的乐事。人们借佛游春,我们是“借墓游春”。

清明三天,我们每天都去上坟。第一天,寒食,下午上“杨庄坟”。杨庄坟离镇五六里路,水路不通,必须步行。老幼都不去,我七八岁就参加。茂生大伯挑了一担祭品走在前面,大家跟他走,一路上采桃花,偷新蚕豆,不亦乐乎。到了坟上,大家息足,茂生大伯到附近农家去,借一只桌子和两只条凳来,于是陈设祭品,依次跪拜。拜过之后,自由玩耍。有的吃甜麦塌饼,有的吃粽子,有的拔蚕豆梗来作笛子。蚕豆梗是方形的,在上面摘几个洞,作为笛孔。然后再摘一段豌豆梗来,装在这笛的一端,笛便做成。指按笛孔,口吹豌豆梗,发音竟也悠扬可听。可惜这种笛寿命不长。拿回家里,第二天就枯干,吹不响了。祭扫完毕,茂生大伯去还桌子凳子,照例送两个甜麦塌饼和一串粽子,作为酬谢。然后诸人一同在夕阳中回去。杨庄坟上只有一株大松树,临着一个池塘。父亲说这叫做“美人照镜”。现在,几十年不去,不知美人是否还在照镜。闭上眼睛,情景宛在目前。

正清明那天,上“大家坟”。这就是去上同族公共的祖坟。坟共有五六处,须用两只船,整整上一天。同族共有五家,轮流作主。白天上坟,晚上吃上坟酒。这笔费用由祭田开销。祖宗们心计长,恐怕子孙不肖,上不起坟,叫他们变成饿鬼。因此特置几亩祭田,租给农民。轮到谁家主持上坟,由谁家收租。雇船办酒之外,费用总有余裕。因此大家高兴作主。而小孩子尤其高兴,因为可以整天在乡下游玩,在草地上吃午饭。船里烧出来的饭菜,滋味特别好。因为,据老人们说,家里有灶君菩萨,把饭菜的好滋味先尝了去,而船里没有灶君菩萨,所以船里烧出来的饭菜滋味特别好。孩子们还有一件乐事,是抢鸡蛋吃。每到一个坟上,除对祖宗的一桌祭品以外,必定还有一只小匾,内设小鱼、小肉、鸡蛋、酒和香烛,是请地主吃的,叫做拜坟墓土地。孩子们中,谁先向坟墓土地叩头,谁先抢得鸡蛋。我难得抢到,觉得这鸡蛋的确比平常的好吃。

第三天上私房坟。我家的私房坟,又称为旗杆坟。去上的就是我们一家人,父母和我们姐弟数人。吃了早中饭,雇一只客船,慢吞吞地荡去。水路五六里,不久就到。祭扫期间,附近三竺庵里的和尚来问讯,送我们些春笋。我们也到这庵里去玩,看见竹林很大,身入其中,不见天日。我们终年住在那市井尘嚣中的低小狭窄的百年老屋里,一朝来到乡村田野,感觉异常新鲜,心情特别快适,好似遨游五湖四海。因此我们把清明扫墓当作无上的乐事。我的父亲孜孜兀兀地在穷乡僻壤的蓬门败屋之中度过短促的一生,我想起了感到无限的同情。

清明扫墓包含着中国人对宇宙、对历史、对人生的看法,也体现着中国人尊重历史、知恩而报的民族性格。扫墓让人们想起过去,也让人们更珍惜现在和未来。欢迎您继续关注《名家诵读:我们的节日——清明》,和我们一起聆听经典、重温传统。

为你

推荐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实习编辑:陈金梦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Tags:清明 严肃又 责任编辑:七喜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清明将至,农业部喊你去乡村踏青.. [下一篇]养猪的他,还能顺便把鸡、鹅、鱼..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