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乡亲们开始过年啦!过年啦! 前段时间,我们通过网络发出“年味征集令”,号召大家记录下家乡浓浓的年味。网友们的投稿把邮箱都要挤爆啦。小编从中精心挑选,今天咱们一起来看看农民朋友赵大民和娄世卓他们的村里是怎么准备过年的! 
农家扁食香 
豫西南的鲁山县,过年啥都能省,唯独不能没有扁食,也就是人们说的“饺子”。这是俺婶家,古朴的农家小院,俺婶马上就要包扁食了。 
这是包扁食的白面,是婶家自己种的小麦,在村里的磨上磨的细白细白,是包扁食的最好原料。没有好面,扁食包不好,一下锅,容易烂。 
这就是俺婶,今年已经60多了。她开始和面,和面很关键,面和不好,扁食就容易开口。 
俺婶很麻利,瞅瞅,不一会儿,面和成了,不过还不能马上擀扁食皮儿,还得叫面“赏赏”,也就是叫面再好好滋润滋润,不然,面扁食皮儿,就干巴巴的,不中用。 

看,俺婶正全神贯注地擀扁食皮儿呢! 
做扁食馅儿的大葱、萝卜、芫荽、蒜苗等都是自家地里产的,绝对绿色食品。 
俺婶就着馅儿开始包了啊! 
俺婶家的扁食包成了,这鱼形的、小猪形的、月亮形的,俺都舍不得吃了,绝对的艺术品啊!真是农家扁食香,浓浓故乡情! 
腊月二十三 祭灶忙 在我的家乡河南原阳县上世纪七十年代,腊月二十三有祭灶的习俗,顺口溜说:祭罢灶,年来到,小妞要花儿,小小要炮。 
到腊月二十三那一天,家家户户会把从农村古会上请来的木板彩色印制“老灶爷”像贴到厨房锅台的正上方。 
“老灶爷”的上面有对联:腊月二十三日去,上天言好事,大年初一五更来,下界保平安。 
在“老灶爷”像前还摆上贡品。大年三十下的饺子要先敬“老灶爷”一碗。家人吃饺子前要给“老灶爷”磕头。 
这样“老灶爷”就保佑家里经常有米下锅,有吃有喝。 来稿作者:河南鲁山赵大民、河南省原阳县娄世卓 

您对年味有什么样的记忆?您老家村里是怎样扫房、写春联、办年货的呢?拿起您手中的手机或相机,留下精彩经典的瞬间。把您眼中有过年味道的记忆发给我们,让我们共同寻找中国乡村那浓浓的真正年味! 参与方式点击↓↓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