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传承 记忆乡愁 
山歌首首,山水千里 曲艺幕幕,人间百态 画卷幅幅,天地万物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从去年6月起,面向社会征集:有地域特色或群体记忆的文化遗产故事。 现在,中国乡村之声精心选取部分作品,向您展示我国民间文化和其传承人,望与您一同分享中华文化的美好记忆。 山东高密剪纸 4:11山东高密剪纸传承人齐秀花来自中国乡村之声
位于山东东部的潍坊高密市,很早就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剪纸、扑灰年画和泥塑被并称为“高密三绝”。 高密剪纸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将“高密剪纸”艺术带出小山村,带向全国乃至世界的是“高密剪纸”传承人齐秀花。 剪纸大师 “用心”才是成功秘诀 齐秀花出生于高密,在那里,几乎人人会剪纸,一把剪刀、一张纸就能创作出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受到姥姥的影响,齐秀花从小就喜欢把弄小剪刀,跟着长辈剪一些充满农家生活气息的花鸟虫鱼、民间传说故事,一晃数十年过去了,当年的高密小姑娘,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艺术大师,这一路齐秀花始终记得两个字“用心”。 
“我7、8岁学剪纸的时候,我姥姥就说剪纸不光用剪子,要用心去制作。我时时刻刻记住我姥姥这句话,用心去制作、用心去创作,用心教徒弟,用心对徒弟。” 
艺技超群 剪纸走出小山村 1982年,齐秀花来到到县文化馆跟美术教师学习绘画,这使她的剪纸艺术有了一次质的提高。很快,齐秀花和她的剪纸作品走出了小山村,不但走进了中国美术最高学府,被选入了中央美院民间美术系的教材;还被印在了全国发行的生肖邮票上。 2006年,高密剪纸被列入第一批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齐秀花成为了高密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甭管是剪纸还是画,挂在墙壁上,叫人看了心情舒畅、百看不厌,那么你这幅作品就成功了。” 
耗尽一年 完成大作《清明上河图》 2014年,齐秀花凭着自己高超的剪纸技艺,用尽一年的时间,用亿万刀剪出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在这幅长26米,高1.3米的剪纸作品中,城中官府衙门、民居宅院、作坊店铺、茶肆酒楼,屋宇错落,热闹非凡。桥上行人如潮,熙熙攘攘,桥下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各种场景刻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做为一个传承人,剪了这么多年,一直就没有个大的作品,我就想到这个《清明上河图》,用剪纸的形式把它剪出来,祖祖辈辈看看我们高密的剪纸,也能剪到这个最好的最高的境界。” 传承手艺 将剪纸艺术带向世界 如今,齐秀花已是远近闻名的剪纸大师,高密剪纸也伴随着她的作品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在齐秀花的心里,一直装着个朴素的心愿。 “我现在想的就是把这个手艺全教给我的徒弟,都学习高密剪纸、了解高密剪纸,把高密剪纸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联系我们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 如果您的身边也有濒临消失的民间艺术和其传承人,也可以把他们写下来、拍下来、录下来,发给我们。我们将通过中国乡村之声广播节目和新媒体平台与天南海北的朋友分享。 来信来稿请寄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2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社教节目中心策划部邮编:100866电话:010 86090353电子邮箱:xiangchou@cnr.cn 文化薪火 世代相传 记忆乡愁 编辑:周阳波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