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传承 记忆乡愁 
山歌首首,山水千里 曲艺幕幕,人间百态 画卷幅幅,天地万物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从去年6月起,面向社会征集:有地域特色或群体记忆的文化遗产故事。 现在,中国乡村之声精心选取部分作品,向您展示我国民间文化和其传承人,望与您一同分享中华文化的美好记忆。 广西玉林八音 玉林八音又称桂南八音、吹笛儿、吹六笛,是广西玉林地区流传的一种汉族传统吹打乐,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广西玉林有“少摆几桌酒,不可缺少一台吹”的说法,这“吹”指的就是玉林八音。因为使用鼓、锣、钹、笛、箫、弦、琴、梆子等八种乐器演奏而得名“八音”,一般由8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演奏。 它源自秦汉时期宫廷和军中的吹鼓乐,明末清初流传到广西玉林地区,经过历代民间艺人吸收当时民间玉林民歌、采茶调音乐,被音乐界同仁称为“桂东南交响乐”。 牟新强 “没人搞热闹会很寂寞” 玉州区高山村“玉林八音”远近闻名,牟新强是高山村玉林八音的传承人,玉林八音曾经是他成长记忆中抹不去的回忆。 “因为在我们农村里有一种风俗习惯,结婚、迎娶、建新房、入伙、祝寿的时候,如果没有人搞热闹会感觉很静、很寂寞。” “我本身是学音乐的,平时是干装修的。没有工程的时候,有人请我去吹八音、我就去,每年差不多有一百场演出。” 艺术之路 “八音没有文字记载,学起来有些困难” 玉林八音的流传完全靠口耳相传,牟新强的技术还是隔壁村的师傅教的。他说:"这种八音是没有文字记载的,都是靠师傅用口来传,所以学起来有点困难。" 而学习则需要一点点来摸索,乐队成员们控制各种乐器也是在磨合中慢慢达到默契。牟新强也是在这样的熏陶学习中,渐渐摸索到了玉林八音的演奏精髓。 作为偶尔在庆典上演奏的吹打乐,玉林八音的演出并不会带来丰厚的收入,很多演员都是业余的,再加上玉林民间对八音演员并不看重,戏称他们为“吹鼓佬”,这让牟新强也很为难。 “我们通俗来说,就是有一点丢脸。” 我的愿望 “记载下来,世代相传”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玉林八音登不了大雅之堂,传承也面临着挑战。牟新强觉得,只要有一群和他一样挚爱乡土文化的传承人,把这种古老的音乐形式记录下来、传播出去,玉林八音一定能世代相传。 
“现在年轻人不想学,我们这些人都是年纪大的,个个都五六十岁了,有时候我们还会作作乐曲、唱唱歌。” 联系我们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 如果您的身边也有濒临消失的民间艺术和其传承人,也可以把他们写下来、拍下来、录下来,发给我们。我们将通过中国乡村之声广播节目和新媒体平台与天南海北的朋友分享。 来信来稿请寄 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社教节目中心策划部 邮编:100866 电话:010 86090353 电子邮箱:xiangchou@cnr.cn 文化薪火 世代相传 记忆乡愁 朋友,为你推荐↓↓ 
作者:广西站记者张垒、许大为,玉林台记者罗令强 编辑:樊三霞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