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爷爷通电话,爷爷去年过年就没回乡,前段时间放了假回乡休息了几天。爷爷快七十岁了,现在山东的一个工地上给照看东西,每个月二千多的工资,已经有半年没有发工资,说过年发。 “爷爷,你今年过年回来吗” “回来不了,一回来这工作就没有了。” 心里有点难受,“不是说工资已经半年没发了吗,这活累吗?” “这活比在乡里轻松,工资没发,这不说等过年发,一个月两千多比地里好,听说今年的棉花种了都没人要,三块钱一斤都不到……” 
笔者的家在湖北农村,家人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母好些年前就不在家里种地了,是千千万万农民工中的一员,确实那些年种地太苦了,工地上也辛苦,养活一家人还是可以的。这两年爷爷也过去了,说外边还是比村里要来钱容易点。 
不知道笔者这样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情况,有多少人是相似的,但是我想多多少少会有些共鸣。从2014年开始,国家对农业开始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包括对土地、生产方式、农业补贴等都进行了重大改革。很多分析文章称,从2014年开始,中国农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十年。国家农业补贴发放总额达1.4万亿,比2013年同比增长17%;到2015年,国家农业补贴发放总额为1.6万亿,比2014年同比增长15%;到2016年,农业补贴总额总计1.8万亿,同比增长15%…… 如此情况下,为什么一个种了几十年的农民还是不愿意回乡? 也许农业真的需要大变革,变革肯定也会有阵痛,但是在国家这么大力度扶持农业农民的时候,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感受到回乡的好处。前两天,农学谷发了一篇农业补贴的文章,受众就是正在种地的农民,下面是一些网友评论。 “有农业补贴真好 以前玉米1.3元/斤 现在收购价7毛;有了医保真好, 以前100元可以看好的病现在要花近千; 免费9年义务教育真好, 以前一学期200多学费 ,现在资料费、补课费 何止200元! 该让老百姓受益的东西去哪儿了” “别补了行不?我们真的不需要!别让补贴压在我们本就脆弱的心上行不?我们反正看不到!也就没有去想过得到!我也不想让城里人说!你看给农民多少补贴!可实际我们却没看到!这个名我们不想背了!太重了” “上面下来的钱,一到乡镇或村领导手里就以雁过拨毛,如救灾款,扶贫款或移民款。到了村民手里就所剩无几了。真心为农,提高收购价即可。” “有的人拿着各种补贴盖起了小洋楼,开起了小汽车,有的却只能领到几十块钱的玉米补,这种短时间内的发家致富偏偏不是靠自己的辛苦和知识取得的,村里其他人能不眼馋吗?造成现在都想靠国家发财,连最起码的礼义廉耻都没了。”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农村问题很多,发展空间也大,为什么我们说需要新型农民、需要职业农民,我们是需要能担起农业这碗饭,能够有技能有知识有想法,可以带领传统农民转变方式一起在家乡致富的人,可以让国家补贴落到实处落到种地人手上的新农人! 更多信息也可关注“农学谷”微信号(WOA-O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