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6月入汛以来,我国多地出现强降雨,南方地区陷入内涝之困。 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及江淮、西南东部等地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受此影响,湖北、江西、湖南、江苏、广西、贵州等省份近百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 截至7月3日统计,全国已有26省(区、市)1192县遭受洪涝灾害,因灾死亡186人、失踪45人,直接经济损失约506亿元。 你的家乡还好吗? 
△2016年7月3日,受连续强降雨影响,江苏句容部分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内涝。在句容后白镇李家桥村,农田和河道全部被淹没,村落像是“汪洋”中的一座孤岛。 
△武汉连日遭遇暴雨袭击,新洲区凤凰镇郑园村陶家湾举水河西堤发生溃口。3日记者航拍暴雨溃口的武汉新洲,告诉你空中看到的另一个景象。图为救援的船只停在“公路”上。 
△7月2日,安徽省六安市老淠河岸边数米高的照明设施被洪水淹没。 
△2016年7月2日,贵州榕江,车辆如船正行驶路过榕江县新城区暴雨至内涝的十字路口。 南方多地遭受不同程度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据中央气象局预计,7-8月长江中游、江淮、江汉、黄淮、华北东南部、东北东南部等地降水偏多2-5成,部分地区流域汛情和农业灾害偏重。 
农业部为此下发通知,紧急部署当前农业防汛抗灾工作: 一、及时安排部署,强化责任落实。 目前,正值主汛期,是秋粮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农业防汛抗灾的关键时期,农业防灾减灾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防汛抗灾工作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及早安排部署,加强指导服务,科学有效应对。 二、加强分类指导,搞好生产恢复。 组织专家评估灾害影响,根据不同受灾程度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制定完善分区域、分作物的生产恢复技术指导意见。 组织农业部门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重灾区、深入生产一线了解灾情,因地制宜落实救灾措施,指导农民搞好生产恢复。加大机具和人力投入,及时疏通沟渠,抢排明水,排涝降渍,尽快修复水毁农田。对受淹的水稻,要及时查苗洗苗扶苗,加强肥水管理。 对旱地作物,要及时中耕松土,壅土培蔸,喷施叶面肥,促进恢复生长。对因灾绝收地块,要结合农时季节和地区特点,指导农民及时查苗补苗,因地制宜改种补种。 指导养殖户尽快修复受损生产设施,及时清淤消毒,净化水质。要根据改种需要,及时调剂调运种子、种苗、化肥、农药、疫苗等生产资料,为灾区农业生产恢复提供物资保障。 
三、加强疫情监测,做好动植物疫病防控。 受高温高湿天气影响,动植物疫病及鱼类病害暴发风险较高。要加强病虫监测预警,重点防范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害,大力开展统防统治,充分利用大型高效植保机械,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病虫危害。 要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做好因灾死亡牲畜的无害化处理,确保灾后无大疫。做好鱼病监测,发现疫情及时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四、加强指导服务,帮助灾区解决实际困难。 密切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会商,加强重大天气变化的分析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各地及早落实防灾减灾的各项措施。加强应急值守,坚持主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强化灾情调度,实行灾情日报制度,及时反映洪涝灾情和防汛救灾工作进展。 要组派工作督导组和技术指导组,深入重灾区,采取包县包乡包村等形式,落实责任,强化服务,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内容来源:农民日报官网、凤凰网、长江日报、中新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综合 编辑:刘思思 // 责编:夏恩博 // 监制:张磊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