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喝一杯给十万,不喝事不办!推行“最严禁酒令”到底卡在何处?
2016-06-27   来源:临汾农批网  作者:明日挤得下   字体:【 】  浏览:59次   评论:0

导读:

“为了项目、为了发展,胃喝烂也得硬着头皮上! ”

“接待上级不说,连村里开个干部会也无酒不欢。”

对于安徽等地的“酒桌文化”,大家可能有所耳闻,今年年初,甚至有乡镇干部因醉酒身亡,引起广泛关注。不过,基层干部也无奈,长久以来的风气就是如此,不喝酒就办不成事,而且越是基层的干部越能喝!

近日,针对中央巡视组对安徽巡视“回头看”指出的“酒桌文化”“酒桌办公”问题,安徽省日前部署专项整改,要求所有公务活动除外事、招商活动外,一律不准饮酒。这一“最严禁酒令”突显安徽整治“酒桌文化”的决心。不过,这个禁令能否斩断所谓的“酒桌文化”、刹住这种歪风邪气呢?

在基层采访了解到,很多人对安徽的“酒桌文化”可以说是到了闻风丧胆的地步。“宴席没有酒,关系不长久”,要办事,就得先喝酒,有什么问题,在酒桌上说。上了酒席,就一定要把对方喝倒。对此,一些基层干部也觉得挺冤枉的,“我们也不想喝啊,可是整个大环境如此,不喝也得喝”。

的确,对很多乡镇干部而言,过度饮酒多是被迫无奈:跑项目要喝酒、接待领导要喝酒。还有干部表示:“一些部门的权力太大,手握众多项目,不请酒不陪酒就不给项目。有个领导甚至对当地一位基层干部说,你喝一杯我给你十万,结果基层干部连干十杯,一百万元项目当场搞定!”

除了“跑项目”需要,各级、各部门的“莅临指导和检查”也是镇、村干部饮酒的主因之一。一位基层干部透露,当地县直部门和乡镇“20%—30%的办公经费用于招待,40%的精力用于接待、应付上级检查。” 有些干部是被迫饮酒,还有些干部是自我要求不严,以职务谋吃喝,主动成为不良酒风的“推手”。

此次安徽“最严禁酒令”整治的重点包括:“不请客吃饭”不办事、“请客吃饭”乱办事;通过“酒桌办公”要资金、跑项目、争考核名次或谋取不当利益;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等多项内容。这一条条十分明确的禁令,等于给公务人员划出具体的纪律红线。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通知禁令。禁令既出,就该令行禁止。然而却仍然难以管住一张张好吃、好喝的嘴,“酒桌办公”的痼疾恶习依然屡禁不止,喝出事故甚至喝出人命的事件时有发生。将“最严禁酒令”持续有效地推行下去,依旧任重道远。

“最严禁酒令”的推行,需要最强的制度化保障、最强的执行力度。只有将喝酒才能办成事的不良风气,转为大吃大喝就办不成事的约定俗成,才能将“最严禁酒令”持久有效地推行下去。

来源: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微信公众号:三农中国)

图片来源于网络综合

作者:杨滢

编辑:白晨 // 责编:刘思思 // 监制:张磊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Tags:十万 推行 严禁酒 卡在何 责任编辑:明日挤得下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她帮穷乡僻壤变成美丽乡村,这位.. [下一篇]夏菜滞销严重,收购价不到去年1/1..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