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它被誉为“钱串子”:分布广、易繁殖,种它每亩年净收入四千元!
2016-06-15   来源:邢台农批网  作者:梦幻宝宝   字体:【 】  浏览:55次   评论:0

在民间的一些地方,至今依然保留着鸡鸣以前外出采艾草的习俗。这种普通、古老的植物在我国分布极广,除极干旱与高寒地区外,几乎各地都能种植。如今,艾草正在让更多的种植户们发家致富!

往日无人种 现今忙扩产

艾蒿也叫艾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浓烈的香气。《本草纲目》中提及的蕲艾是艾蒿的一种,产自湖北省的蕲春县。

传统收割艾蒿的方式都是用镰刀,不仅收割速度慢,人也很累。

在当地有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的习惯。张贵福大爷和其他种植户有时凌晨四五点钟就已经下地了。

记者上山找到张贵福大爷的时候,已经是他们今天工作的尾声了。种植户们正在给今天收割的最后一批艾蒿打捆。

种植艾蒿的山上只有一条小径通往村子,车辆上不来,所以种植户们想要把艾蒿运出去就必须一担一担用人工挑下山。61岁的张贵福也不例外。

新鲜艾蒿水分大,这小小一捆就有40多斤,两捆最轻也近90斤,相当于两袋大米压在人的肩膀上。

今年70岁的文水英,是这个队伍里年龄最大的。她说自己一天要割十多担,都是自己慢慢挑下山。

传统艾草不过时

从山上挑下来的艾蒿陆续卖到了收购点。忙碌的一天过去了,入夜,张贵福大爷烧好了艾叶水。

张贵福大爷告诉记者,小时候他家里一年四季都离不了艾蒿。可怎么也没想到这个祖祖辈辈传下来,已经融进村里人生活的小小艾蒿现在却成了他们的钱串子。

其实,前几年当地种植艾蒿的农户并不多见,张贵福是少有的几个种植户之一。原来只是和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艾草,是怎么突然和村民的经济挂上钩的呢?

湖北省蕲春县委副书记江勇介绍说,当地把蕲艾产业规划成一个千亿产业,引进大规模的上市企业和医药企业加入蕲艾的开发当中。蕲春县目前艾蒿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2万亩左右,一个种植户每亩的净收入在四千元左右。

从种植户张贵福他们手里卖出的艾蒿都去了哪里呢?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也越来越高,健康消费已由原来只是注重“有病治病”发展到了开始注重“无病防病”的阶段。艾灸越来越多地被现代人所接受。

俗语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沿袭这样的习俗,结合现代人的养生和保健理念,传统的工艺焕发出了新的创意。蕲艾的种植和加工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不仅让传统不过时,反而更具市场潜力。

《本草纲目》记载——“艾,全草入药,宜养脾、肝、肾”。因此走入民俗中的艾草便被赋予了神异的功用。

艾蒿具有特殊的馨香味,做成馨香枕头,还有安眠助睡解乏的功效。艾蒿叶熬汁,然后稀释兑水沐浴,可除身上长的小红疙瘩。此外还可以驱蚊蝇、灭菌消毒,预防疾病。艾蒿还用于针灸术的“灸”, “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熏、烫穴道。用艾蒿泡脚有很多保健功效。

艾蒿还是一种食用植物,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艾蒿馍馒、艾蒿糍粑糕、艾蒿肉丸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如今,一直萦绕在民间的烟火里小“艾”,不仅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新渠道,而且还走向了更大的舞台。

本文综合来源:聚焦三农

编辑:刘思思

责编:夏恩博

监制:张磊

版权声明:本文已注明来源,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Tags:钱串子 易繁殖 四千 责任编辑:梦幻宝宝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农产品不好销?做到这两点,销量.. [下一篇]未来5年中西部教育如何发展?国务..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