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承载了岁月痕迹的传统民居,背负着世世代代居住者,所有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我的故乡,永远的乡愁,拿什么去寄托? 
有那么一个神奇的地方,去过的人都沉醉其中。不是简单的民宿,更称之为生活! (到访者网上评论截图) 




饱受好评的唐乡,承载着乡村的实际记忆,它有着怎样的过去?曾经的斑驳陆离,设计师又如何妙手回春?曾经的苇塘村,现在的唐乡。唐乡的美在于每一个去过的人,都流连忘返。 1号院梨树下民俗主题院落
▼曾经的梨树下,杂草丛生,院墙坍塌,道路阻塞,残破不堪。院内30多年树龄的老梨树无人照看,多年未开花结果。 
▼依照原有的机构改造,现在的梨树下精致、舒适,枯木逢春,两棵老梨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2号院 云水间 禅修主题院落
▼曾经的云水间,地势较高,建筑主体在,门窗破损严重。周边风景较好,掩映在一片葱郁的杨树林后,有“云水闲逸”之韵。 
▼改造后的云水间,借鉴了日本缩微式园林枯山水的造园手法,引古木、奇石、天空、土地寥寥数物之用,看似空落庭院,实揽青翠山峦、内拥常涌水井、百年榆木。“山水”与干“枯”看似矛盾,实为修行中人的禅宗境界。 
3号院草木里 中草药养生主题院落 ▼过去的草木里,是一处完好的普通院落,屋顶斑驳陆离,屋内的火炕早已失去了它的功能,院中一棵30多年的的老花椒树,让设计者想到了传统中医养生文化。 
▼改造后的草木里,屋外星空璀璨,万里寂静。屋内火炕暖暖,卧榻枕椒香。草木里的屋顶,一眼望去斑驳陆离,实则金玉其中,50余年的杏木制梁,梦里都带有草木芳香。 
4号院 果岭上 高尔夫主题院落
▼改造前的果岭上,房屋主体架构虽完好,但砖瓦已经发黑,墙体斑斑驳驳,似乎在诉说着年代的久远。冬天一到,凛冽的寒风吹进来,如冰窖一样的寒冷,毫无生活的气息。 
▼改造后的果岭上,将中西方文化有机结合,绿地、阳光,青石、黑瓦,高尔夫、红酒……现代与传统充分交融,让整个乡村生活透出闲适感。 
5号院 唐乡书院 文人墨客的天堂 ▼改造前的唐乡书院,屋顶露着天空,院墙早已坍塌,杂草丛生。处处透露着凄凉之风,小孩子们都绕道而行。 
▼改造后的唐乡书院,是文人墨客的天堂。点一炉沉香,与抚琴之人隔烟相望。夕阳西下,谁在余晖里张望。 
6号院东篱下木主题院落
▼曾经的东篱下,低矮破旧,危危地立在陌旁,墙体也裂开了缝隙。 
▼改造后的东篱下,坚如堡垒。木质家具淡淡的香气,使整个房间清新脱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身处其中,心灵避离尘俗而自然幽静远邈。 
7号院半山居亲情常在 ▼改造前的半山居,分东西两间厢房。窄小的房屋里,只剩下破烂不堪的墙皮和两张饱含沧桑的皮质沙发,孤独的苍凉着。 
▼改造后的半山居,能够充分满足2+2+1式的家庭度假住宿需求。在这里小住几日,为父母孩子做一顿并不熟练的菜肴,炊烟袅袅升起,缓缓攀上一棵高树的梢头,将它无声包裹。 
“一房一世界,一院一主题”的设计理念,已经深入到唐乡整个构造中。这个位于金山岭长城脚下,古御道上长寿之乡的古老村落,正焕发出无限生机,设计理念与传统民居保护融合得恰到好处。每一处民宅都使用原有的木梁和砖瓦,仅在内部重新架构融入现代的门窗、采暖、寝具、卫浴等改造,并将文化主题在室内外巧妙布局。 
“南有莫干山民宿、北有金山岭唐乡”这一次,农学谷倾情相邀“唐乡”设计团队加入农学谷7月大课中,你不仅可以现场听到盛世唐人规划设计院院长吴琳导师的课程分享,还将随农学谷实地感受唐乡的生活风貌,了解其规划与运营,品牌与营销,唐乡是如何突破传统乡村旅游模式,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如何满足现代都市人的度假需要,带给学员——沉浸式体验学习! 
7月“休闲农业和经理人”培训课程 课题一 | 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 课题二 | 农业扶持资金申报 课题三 | 互联网时代的休闲农业营销 课题四 | 亲子农业业态的创新实践 课题五 | 中草药种植+休闲观光+健康 课题六 | 农业众筹怎么玩 课题七 | 林下经济与森林旅游 课题八 | 从唐乡的实践看乡村旅游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