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有了这项技术,节水省电又赚钱!再偏远的地方也能轻松用上水
2016-08-31   来源:株洲农批网  作者:小00   字体:【 】  浏览:46次   评论:0

话说去年的一天,范继臣在青海的种植基地迎来了河北善行使者团的百名客人。篝火晚会之后,大家安然入睡。半夜时分,一名女生的惊叫声,打破了大家的梦乡……

善行使者团发现绿洲

“啊”的一声,把他们的领队吓坏了。跑过来一看,原来是这位女生在感叹:我们是不是进入外太空了,没见过呀!

戈壁滩、绿洲、悬于天际的银河,构成了青藏高原特殊的风景。

然而,“走过风景”和“选择在风景里创业”可是两码事,范继臣对此有着亲身体验,“特别是刚开始在戈壁滩的那一段时光,太苦了,现在都不可想象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

戈壁滩拓荒——光伏提水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发生在这里的季节性山洪、沙尘暴、热干风、黑霜冻等灾害几乎给所有的种植者都来了个“下马威”。

范继臣选择种植的戈壁滩,远离青藏公路,通过电杆引进电力的成本不仅高,而且每年要支付高额的电费。他首先想到了风力发电,但是,柴达木盆地在4月份之后5月至10月期间的风力则持续转弱。

于是,范继臣在网上搜索到了浙江能源所,双方合作开发光伏提水设备。

什么是光伏提水?

光伏提水的原理是,通过光伏逆变控制器,将高压光伏直流电逆变成380V高压交流电,驱动潜水泵提取地下水。

2010年,第一台设备,第一口井在范继臣的种植基地诞生。

这套设备及附属设施的价格不足10万元,使用寿命则长达25年之久,既省了电费也省了水费。由于实用性、便捷性和低成本,这一设备被当地政府相中,国家为此给这个项目贴补了资金。到现在为止,整个海西已建立了224口井。

范继臣说:“我目前使用的已经是第四代了。通过用新能源光伏提水,把我自己的农场全部绿化完成,从原来的不毛之地、一片荒滩,变成一片绿洲。”

光伏提水造福村民

在距离范继臣种植基地150公里之外的宗加乡哈西瓦村,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蒙古族村,牧户居住分散。距离牧民乌兰图亚家不到200米的地方,有一座小房子,一人高的金属箱子立在小屋里,这就是光伏提水的核心设备,小屋后有序排放着七、八块两平方米左右的太阳能光板,抽出来的水首先通过管道进入一个方形蓄水池,再从这个池子流出。

一人高的芦苇和叫不上名的草,把乌兰图亚的家和小房子围了起来,并由此向远方延伸开去。哈西瓦村人有41户123口人,光伏提水技术不仅解决了村里的人畜饮水,还解决了村里2000亩枸杞的灌溉问题。像乌兰图亚一家四口,年收入至少在25万元。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青海站站长凌晨采访乌兰图亚)

探索高原林下种植

一株枸杞从种植到结束,一般是15年一个周期。传统方法是,结束一个周期后,种植户会连根刨除,重新种植新树苗。可是,这种种植方式对干旱缺水、沙化严重的柴达木盆地的植被持续,没有益处只有害处。

范继臣正在实施的下一个计划是,结束第一个15年周期后,尝试保留3000亩枸杞林,在其余3000亩地上种植新品种,并引进3000只黑羽雏鸡,探索高原林下种植业。

人生几番起落,继续逐梦戈壁滩

范继臣于1991年至2004年在原二炮青海基地某团服役,退伍后返回原籍山东荷泽开办服装厂做服装外贸。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企业倒闭,返回青海后与朋友合伙前往玉树州开采铅锌矿。由于身体难以长期适应4700至5200米海拔的采矿点而不得不退出矿区,从玉树州转战至海西州寻找新项目。

他说,经历过一番坎坷之后,他的梦想就在柴达木盆地的戈壁滩。

致富经验总结:

一、范继臣冷静分析已有资源。虽然自己在戈壁,但可以变劣势为优势。风力发电不成,马上改为太阳能。

二、范继臣是一个爱琢磨、会琢磨的人。建议大家创业致富别总盯着自己没什么,得多想想自己有什么。最适合您的创业致富金点子不是凭空长出来的,往往是基于生活现状、自己琢磨出来的。

三、范继臣的循环农业理念,十分契合青海当地农业自然资源相对紧缺的特点。他充分利用资源,实现经济价值最大化。

本文来源:中国乡村之声《致富青年帮》(微信公众号:致富帮)

记者:凌晨 // 编辑:张程、翟玉宁(实习) // 责编:白晨 // 监制:张磊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Tags:项技术 水省电 方也能 松用上 责任编辑:小00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集体土地能出租吗?宅基地卖了能.. [下一篇]这个生活环境美得不要不要的小山..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