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农业部和全社会的大力推动下,农产品“三品一标”的建设渐渐取得成效,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也渐渐从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优质优价。申请成为“地标”,也成为具有地域特色农产品的保护伞和富农兴农的助推器。 
“三品一标”农产品意味着哪些商机? 前几年,食品安全事件爆发非常频繁。从三聚氰胺超标的奶粉,到镉元素超标的大米,再到毒豇豆事件,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信任受到极大的打击。 
这样的双向不信任肯定是农民朋友和消费者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农产品生产划定明确的、可以遵循标准,同时采取农产品分级策略,让那些安全、优质、令消费者感到放心的农产品能够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最终脱颖而出,实现优质优价。 
早在2000年前后,农业部为了提高我国农产品安全水平和标准化程度,相继提出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概念和质量标准。 这几种产品大家都听说过,但是所对应的内涵和区别却未必了解,我们来看看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俊峰老师怎么说。 1. 无公害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发展于上世纪90年代,它主要指的是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同时要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才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2.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更早一些,是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大背景下推动起来的,指的是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根据农业部的调查显示,国内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品牌的认知度分别超过70%和80%,超过六成的消费者愿意选购“三品一标”农产品。 有机农产品的标准有多高?农民该如何循序渐进? 农业部发起于2004年的“三品一标”建设,其实就是一种对农产品的有效分级。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就可以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种植生产不同标准的农产品。当有机农产品门槛太高、价格太高,还不能充分被消费者接受的时候,农民朋友先立足于做好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选择。 朱俊峰:无公害农产品已成为安全农产品的代名词,成为各级政府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抓手。西安、郑州、武汉、大连等城市已把无公害农产品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基本要求,积极推进查标验证快捷市场准入。你不符合这个标准,都不能进入市场去卖。绿色食品作为安全优质精品品牌,推行标准化生产,倡导健康消费,品牌形象深得社会各界的推崇。打个比方,你给别人送礼,如果是绿色产品,人家就觉得很有面子。如何让零散的地标农产品提升知名度? 对于农民来说,给自己的产品注册一个商标、树立一个品牌,就意味着产品有机会卖出高价了。为了加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能够在市场上打响品牌,农业部颁布《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2008年2月1日开始全面启动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登记保护工作。 
所谓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农业部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并进行地域专利保护。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包括:来自本地区的种植、养殖产品;或是原材料来自本地区,并在本地区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的产品。 
做好地理标志产品的监管保护工作,也是一种正向激励,同时意味着对相关产品的品质、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到底什么样的农产品才算是符合“地标”农产品?它具有哪些特点?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翟留栓教授介绍说:农产品的价值取决于两部分,第一取决于农产品本身的安全性,它的营养、味道,另外一个取决于农产品所处的环境给它赋予的价值,比如说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农产品的价值有两部分来源,农业部推广品牌价值的时候提到“发展各地的农产品”,它不仅要考虑到农产品本身的价值,还要把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文化这些因素都赋予其新的含义。 大家都知道,阳澄湖大闸蟹是蟹中的名牌。虽然味道、口感上和其他地方的大闸蟹其实并没有很大的差距,但只要大闸蟹前面有“阳澄湖”三个字,价格就能上去,因为这背后被赋予了文化内涵。 
大多数地标农产品还不能像阳澄湖大闸蟹那样走俏,像门头沟京白梨、昌平草莓、北大仓酒、宝清红小豆,这些都是地标农产品,但消费者却未必知道,价格跟普通农产品相比也没啥差别。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地标农产品具有更高的市场价值呢? 翟留栓教授建议:打不出品牌不要紧,咱们农民规模小,也可以搞一些其他的活动,也可以利用地理标志产品。如果离都市近的话,比如说搞一些农家乐,围绕地理标志产做一些地方特有的菜系。如果确实生产得好,可以走封闭系统,比如说电商,就很适合搞地理标志产品,因为它的流动市场相对闭环,消费者会知道我吃的是什么地方的梨、什么地方的核桃,很清楚这个是从哪来的,也就提升了品牌的价值。 小编提醒您:无论是借助电商、还是组织一些节庆活动,都要做到“可追溯”。只要能够把产品与产地绑定在一起,汇聚了人气,距离凝聚财气也就不远了。  来源:中国乡村之声《致富青年帮》(微信公众号:致富帮)编辑:王居蔚、杜文清(实习) // 责编:白晨、任真如(实习) // 监制:汪群均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