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偶遇戏曲之祖目连戏,也谈找回文化自信
2016-07-23   来源:桂林农批网  作者:蝴子   字体:【 】  浏览:58次   评论:0

今年中国乡村之声乡村调查的主题之一是乡村文化保护。淳朴的乡村文化能让你找到中华传统文化“根”之所在。如果不想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遗忘传统文化之“根”,最好多下乡。

7月初,我们来到大山深处的湖南省溆浦县采访,无意中看到一场目连戏的演出,立刻为其别具一格的表演及观看方式所深深吸引。走了全国很多地方,我们还是第一次欣赏到这种古老、淳朴、原生态的戏曲表演。其观看方式也叫一绝,穿过嘈杂的菜市场,坐在上了年头的剧院里,椅背就是桌子,大家点着小菜,喝着小酒,看得自得其乐。

展演基地目连戏是以宗教故事“目莲救母”为题材,保存于民俗活动中的古老剧种,是我国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剧目,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戏祖”。今天的徽剧、川剧、汉剧、婺剧、昆曲、黄梅戏、桂剧、湘剧仍然保留目连戏中的《双下山》、《王婆骂鸡》、《哑背疯》、《老背少》等折子戏。

关于目连戏的最早文字记录见诸于南宋盂元老撰《东京梦华录》。明万历年间,安徽祁门清溪人郑之珍在过往杂剧、变文及传说等的基础上撰写出《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大为流行。随着佛教的传播,目连戏不仅在北方传播开来,还远传到东南沿海及川滇等地。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目连戏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在湖南省溆浦县看到的目连戏,是湖南省辰河目连戏的杰出代表。其从艺人员谢杳文、周建斌被公布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溆浦县辰河目连戏传承保护中心担负传承保护的职责。

湖南省溆浦县目连戏演出现场目连戏形成之初的北宋,表演多在广场进行,无所谓台上台下。后世的目连戏,继承了这个传统,演员经常下台表演,甚至出现非演员走上舞台表演,两者间的交流极其频繁。

溆浦县的目连戏演出从上午10点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饿了,观众就叫外卖,在剧院里边吃午饭,边欣赏古老的戏曲表演。演员如果困了,就在观众席旁边的床铺休息。一出戏可能一演就是十天半个月。观众可以点戏,点一出戏200元。看戏还可以包月,一场戏的票价也就是10元。如此亲民的价格和演出方式,使得古老的目连戏在溆浦县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延续。

乡亲们边吃午饭,边看目连戏。上世纪初,折子戏在中国开始流行。能唱整出剧本的演员和剧团越来越少,一位昆曲演员告诉我们,一部《西厢记》要一天一夜才能唱完。估计这还得是简本,如果唱完全本,得花更多的时间。60年代前,湖南的祁剧、辰河戏都能演全本《目连传》,后来绝迹舞台。1984年和1989年,湖南先后挖掘和演出了祁剧和辰河高腔《目连传》,并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录像。但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谁会有心情和时间花上十天半个月去看一部戏?保护传承与时代发展、现实生活之间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斗转星移,在市场经济高速运转的今天,在传统文化早已支离破碎的今天,人们又开始寻找自己精神的“家园”。我们究竟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一古老的哲学命题开始拷问中国人。还好,在大山深处的溆浦,我们看到了目连戏。看到它的一刹那,你会恍惚觉得中国戏曲的最早样态就是如此。我很奇怪没有太多戏曲知识的我们,怎会有那么好的直觉?也许这就是文化的基因。虽然它与你已相隔数代,但见到它的那一刻,你仍能猜得到它是谁。保护古老文化,他们在努力!但成效能抵过现实么?

当观众和演员一起老去,谁来传承古老的艺术?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古老文化,湖南省溆浦县想了很多办法,他们计划在县里的职业学校开设一个专业,传授“目连戏”,每两年招一次学生,班额在30人左右。我们不禁为这个想法叫好!可经费从哪里来呢?本就没有多少税收来源的县级财政捉襟见肘,哪有财力保护古老的文化呢?现在,剧团只能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办法培养新人,好在整个社会都在重新认识传统文化。至于观众的培养,还得从娃娃抓起。我们在剧院里见到的观众基本都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年长的86岁,年轻的也已经五六十岁了。当观众和演员一起老去,我们珍贵的传统文化就真的要彻底消失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一项深谋远虑之举。因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啊,一个连自己文化都丢失的民族,何谈“自信”二字呢?和湖南省溆浦县的同志道别时,我们希望职校办班的想法能够实现,因为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业。

我们祈盼古老的目连戏能走得更远、更好。如果你有机会到湖南、安徽、河南、福建、四川等目连戏尚存的地方,建议去看出目连戏。看完之后,相信你会重新认识古老的中国戏曲文化。

作者:傅雪琴 // 编辑:李雨楠 // 责编:白晨 // 监制:张磊
Tags:祖目连 谈找回 文化自 责任编辑:蝴子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三农厨房 | 惊!一家人喝丝瓜汤竟.. [下一篇]吃了一辈子蔬菜,你见过它开花的..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