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灵芝”是一种药用效果很强的菌类,其实除了灵芝还有一些其他的食用菌,也有很强的药用性,被称为“食药用菌”,说明这些菌类既可以食用,又可以作为药用,具有很强的经济价值。 
不可忽视的药用价值 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而且某些食用菌对动植物病毒性疾病有免疫或抑制作用,还能抑制肿瘤发生和发展,并能溶解一定量的胆固醇,所以被人们称为“保健食品”。 例如有补中固肾、益脾补肺作用的灵芝,滋阴润肺、补血提神的银耳,滋补消化、退热利尿肿的茯苓。还有对消化道肿瘤有较好疗效,又可治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慢性疾病的猴头,可以做止血外敷药的马勃等等。 菌类味美、健康——“药食同源”是对菌类的最佳写照。 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第九章中论及“食品和药物”时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你如去上海河南路走一遭,去那里看看卖中药的铺子,你竟难于断言这种铺子里边究竟是药物多于食物,还是食物多于药物? 你在那里可以看见桂皮和火腿,虎筋和海狗肾及海参,鹿茸和蘑菇及蜜枣,并排地陈列在一处。这许多东西都是有益于身体的,都是富于滋养的……将来的病人,或许不必再吃金鸡纳霜片,而只需喝一碗加些规那皮的冬菇甲鱼汤。现代医院的食事部分势必加以扩充。到了将来,医院本身大概将变成一个类似疗养院式的大菜馆……所以,我们对于中国人的药食不分,应该庆贺。” 我国采食蘑菇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周礼》中就记载有“食所加庶,羞有芝栭”,芝栭就是指的菌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记述了不少菌类的药用价值。当代中国菌物学家卯晓岚先生的著作《中国大型真菌》里介绍的五彩斑斓的菌类,很多具有极高营养和药用价值。 
无法不面对的产业问题 食药用菌现代化进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为工程、机械、设备、培训、管理、贸易、加工、营销、旅游、展览、原材料、包装等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然而,食用菌产业发展还是有很多问题。看好食用菌产业前景的企业,却在发展进程中陷入了困局,苦思不得出路。在 《食用菌市场》杂志上有作者董丽红专门总结了这个问题。 困局一:顾头不顾尾,到头不知向哪里走 同一个食用菌产品,在消费市场里可能会走向多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市场,以香菇为例,可以做鲜菇(鲜品行业)、香菇酱(快消品行业)、香菇水饺(冷冻行业)、香菇提取物(生物制药类)等等,搞什么产品?进哪个市场?困惑,看不透。食药用菌要不要专门走药用? 困局二:产品一大堆,销售额长期不达标 市场上哪个好卖就开发哪个,车间里能生产什么就卖什么。很多抱着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想法,宁多勿缺,认为多总比少好,看似产品琳琅满目,实则没有几个真正为企业销售额做贡献,自己一大堆产品还卖不过优秀企业的一个单品。渠道没有建立起来,如何去进行大发展? 困局三:产品认同感却没有树立起来 很多食用菌企业难能可贵,动员了各种力量,开展品牌策划定位,创意产品概念诉求,但左看右看总觉得和其他品牌差不多,差异化不够,品牌形象和产品价值始终没有树立起来。原因其实很简单,这种所谓的品牌,没有与消费者建立起关系,没有得到消费者认同,品牌成了自拉自唱。如何将菌类特色在药用上得到认可? 困局四:组织结构、人才和运营能力的不足 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做强做大,一定是因为他同步构建了做强做大的组织结构,培养了一批有组织创建和运行能力的人才。运营管理和营销传播人才缺乏,组织结构的不适应和组织能力疲弱成为企业发展的短板。食药用菌产业的人才还处于严重不足中! 
近期,农学谷将安排“食用菌产业”特色课,将与更多行业内的人探讨此问题! 更多学习信息,关注农学谷微信号(WOA-OA) 
规划先行 | 亲子农庄如何从平地到开业 主题定位 | 如何进行亲子农庄的主题筛选 盈利模式 | 亲子农庄的盈利模式和创意项目 创新模式 | 乡村再造中的小而美生态农场 案例分享 | 从日本MokuMoku看亲子农庄如何经营 实地考察 | 桂峰台农种植园、亲子村主题创意园 头脑风暴 | 如何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亲子农庄 实战模拟 | 我的农场我做主 ↓↓↓ 点击"阅读原文" 【直接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