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各地大多有自己的比较优势,譬如有的地方矿产资源丰富,有的地方区位优势明显,有的地方经商传统悠久,有的地方人文底蕴深厚。例如陕西的“一村一品”有织土布、做泥塑, 安徽临安县的种植芝麻等等。 
国内的一村一品还在建设中,在邻国日本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可以个人启发。 案例1:雪子寿司 大分县本匠村的高桥文子在参加一次培训后,组织部分村民成立了一个“家乡本匠会”,准备做点什么有创意的事情,一开始他们想到的是将当地出产的农产品包装装箱后邮寄给在外地工作的当地藉人,借此宣传本地的农产品,但这种方式,高桥文子觉得很不满足,她想应该还要利用这些材料加工制作成美味食品更有意思。 
2001年,一个香菇种植者提出可否利用当地产的香菇制作食品,去食品竞赛评比,高桥文子采建议,用萝卜、大叶和香菇混合制作成寿司饭,取名“雪子寿司”,并参加了林业厅的食品竞赛,夺得第一名,参加全国竞赛,又夺得第一名。立即引起了媒体关注,被媒体大势宣传报道。 
从此,毫不知名的一种寿司便成为本匠村乃至大分县的名牌产品,被摆放到高速公路休息区、铁路站点和高级百货店作为名特产品销售,还吸引了很多旅游者慕名前来当地旅游观光,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同时也增加了就业岗位。 这个案例说明,如果能够通过创意将本地已有的资源进行再加工,转化为产品、商品,并再进一步通过品牌塑造,做成全国知名的品牌商品,其价值和效益将得到大大提升。创意如果能够与品牌塑造相结合,就能发挥协同效应,否则,仅有创意而不做品牌,创意的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 
另外,人才培养是发展创意农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案例中的高桥文子如果不去参加培训,她可能永远也不会想到要组织村民利用本地的农产品做出一种享誉全国的寿司。参加培训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很多各行各业以及各地有独自想法的领军人物,大家相互交流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能够得到很多启发,培训结束后在实践中又能相互支援。 案例2:品尝肥牛大喊大叫大会 大分县的“丰后牛”是日本有名的食用肉牛品种之一,据称其肥嫩的口感堪称世界一流,价格很贵,量很少。而汤布院是日本闻名的温泉胜地,几十年以前周边也有很多农家饲养耕牛,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耕牛已经越来越少。 
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有效利用原来饲养耕牛留下来的大片草地,当地人自发开展了“一头牛牧场”运动,他们以20万日元为一个认养单位,以居住在大都市的居民为对象,开展了认养肉牛的活动,他们以当地的特色产品作为利息每年寄给认养肉牛的主人。 后来,从1976年开始,这种认养活动发展为每年一度举办“品尝肥牛大喊大叫大会”。即每年秋,,饲养肉牛的农家邀请认养肉牛的主人(可以带小孩,别的人也可以参加,全部实行人数限定收费制)到牧场来欢聚,现场烧烤品尝肉牛。 
酒足饭饱之后,再根据抽签选出100人依次向着蓝天在噪音测定器跟前大喊大叫,把自己平常不敢、不愿说的一些心愿、牢骚、不满等喊出来,根据噪音大小、喊叫的内容是否独特有趣等评选优胜者,发给奖品。凡聚会参与者都可以通过抽奖获得奖品,奖品都是大家喜欢的当地产葡萄酒、调味品、大米、烧酒以及当地的酒店住宿打折券等实用的东西,活动持续一周左右。 
这样的活动受到了城乡居民的欢迎,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振兴了当地的畜产业,使闲置的草地得到了再利用,同时也促进了旅游业,使都市居民能够有机会与乡村居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亲近自然,还给了都市居民们一个宣泄紧张情绪的机会。 做休闲农业,一起到台湾学习吧! 关注公众号(WOA-O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