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生鲜电商前面有“坑”,农民可借微商“触网”
2016-10-02   来源:商丘农批网  作者:mmrens   字体:【 】  浏览:71次   评论:0

近年农村电商快速发展,然而数据显示,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只有1%实现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生鲜电商会是死路一条吗?农产品电商究竟应该如何循序渐进地发展?

为何生鲜电商被视作厮杀激烈的风口?

过去农民获利渠道一般是把农产品先以“地头价”卖给经纪人,再由经纪人去寻找市场销路,总体来说农民卖的是成本价,赚的是辛苦钱。

而有了农村电商之后,农民自己也可以网上开店,如果农产品销量不错,赢得了口碑、品牌,手里就会把握更多利润空间。

正因为诸多便利,这几年从政府到社会资本,都在布局农村电商。

生鲜电商生存的三大瓶颈

从农村电商过渡到生鲜电商,原本看起来应该是一马平川。大家都希望能把鲜活农产品以更高的价格、更快的速度、更强大的品质保证送到消费者手中。但为什么实践起来会这么难呢?

电商专家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魏延安说,生鲜电商长期以来,一直有三个大坑:

一、超贵的运输成本。大家试想生鲜电商如果卖的是新疆哈密瓜、阳澄湖大闸蟹,理论上须在24小时内把产品快递到消费者手中,这个成本会有多少?

二、什么都解决不了的损耗。外行人进入生鲜电商认为毛利润能达到40%到60%,全都赔了才发现,原来损耗也是40%左右。因为生鲜农产品对产品包装的要求极为严格,在运输途中发生磕碰、损坏、变质,成本只能由商家自行承担。且40%损耗率是目前全行业的平均水平。

三、产品不标准。绝大部分农产品的生产都跟不上电商的要求。吹的越好,跌得越凶,归根结底,模式有问题。 魏延安分析认为,目前电商整个的交易体系本来是给城市或者工业品设计的,只是后来大家发现,农村农产品也可以做电商,就把电商从城市延伸到了农村。

但农民朋友们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出现不匹配、不适应、不顺畅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差距:中国的农业还在19世纪,而电商在21世纪。凡是能做电商销售的产品,要过的第一关就是标准化。

面对风险多多,同时却仍被各种资本视为大“风口”的农村电商,农民该怎么办?该如何从“互联网+”的风口获利呢?

不少专家建议,农民朋友可以尝试从做微商起步微商的销售渠道是通过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销售自产的农产品。不少农民朋友可能会问,这个渠道真的会有城市消费者关注吗?答案是:所有的农民发的朋友圈试图去卖的农产品,最终都卖给了城里人,为什么呢?因为年轻人都在城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熟人圈子,一个天然可以信赖的朋友圈。在朋友圈卖东西,背后的奥秘就是两个关键词:“扩散”和“口碑”。

对于大多数农民朋友来说,缺乏接触互联网的机会和经验,相比起淘宝、京东电商,选择微商显然是一个投入成本更低,更容易上手的起点。也更符合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熟人圈子”,大家就不再苛求农产品必须规格一致、包装精良。彼此也有了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这也有利于消费者更加真实、客观地看待农业与农产品安全。

微店还能应对农产品难以标准化的问题。因为体量小、规模小,沟通方便,反而船小好调头。

已经拥有超过9亿用户的微信既是社交工具,也是公开的集贸市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当你学会了使用微商,其实就等于掌握了那根足以撬动市场的杠杆,在这里,再小的品牌都容易找到自己的粉丝,也都具有被传播的价值。

来源:中国乡村之声《致富帮》

编辑:王居蔚、曹爽 // 编辑:刘思思 // 监制:汪群均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Tags:农民可 触网 责任编辑:mmrens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专家: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在城.. [下一篇]三农厨房 | 辟谣:无籽葡萄没吃避..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