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新一届海东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求真务实的作风再次得以充分体现。随着对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的分工,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正在向我们走来。 不久前的市“两会”上,鸟成云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未来海东市“干什么”进行了明确定位。近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下发的《督办通知》,则对接下来“怎么干”进行了细化和量化。 海东是青海现代农业大区,如何把海东现代农业做强做大,关乎群众冷暖。因此,将海东建成全国重要的高原冷凉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成全省重要的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西北重要的脱毒马铃薯繁种基地,让海东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先导区,成了海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目标之一。同时,新一轮“黄河彩篮”工程中,将要开辟湟水、黄河沿岸新基地建设,壮大沿黄果品和平安白沈家、互助塘川等设施农业基地规模,建成全省“菜篮子”基地,推进农业“接二连三”,探索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注入智慧农业,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等,都被列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在发展现代农业中,《政府工作报告》指明了方向,《督办通知》则下发了具体指令,指定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干,干出实效,让群众受益。 在倡导精细化管理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不要放过任何细节,尤其是工作落实的细枝末叶,更需注重工作实效。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发挥带头表率作用,敢于担责、敢于担难、敢于担险,自我加压,带头落实,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抓发展、抓落实上,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着力在破解改革发展难题中展示作为,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落到实处。 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深知,只有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全市群众才能得到幸福、得到实惠。在谋划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地下管廊、街子十里经济带等充满智慧、能够带给群众福祉的新词频现;在建设青海东部生态安全屏障中,“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建设项目,让优美的生活环境触手可及;尤其是在民生建设中,拉面扶贫、种养扶贫、旅游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及扶贫产业园等新型扶贫产业项目,必将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此外,卫生网络体系建设、文化惠民工程、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等涉及民生幸福的大事,都被纳入督办范围。通过任务分工和督办,让《政府工作报告》绘就的蓝图从纸本走向现实生活,变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