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近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将在2030年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同时在该次人口普查中,特别注意到了,在全国农民工队伍中,年龄宽度从15岁到65岁,上世纪70、80年代出生的占55%以上,6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群体占6%左右。由此可见,当我国正式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时“三农”问题又将迎来新的课题,我们将如何着手解决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呢? 
据农爱邦调查了解到【农民工目前生活状况】:农民工经济收入低 在我国加工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运输业以及家政、环卫、餐饮等服务业中,农民工占到从业人员的半数以上,人数超过一亿。他们为经济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理应得到公平、公正待遇,但农民工却经常遭遇工资偏低或拖欠工资的不公正待遇,收入普遍微薄。 
据农爱邦调查了解到【农民工目前养老困难重重】: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城市脏、累、差的体力活和高危行业,而工资水平去相对较低,一个中等收入的农民工,其往往要在担负自身生活开支的同时,还要抚养子女,赡养父母。仔细核算下来,即使叫富裕者其养老储蓄也不充足,买得起商业保险的人更是少数。如果他们的养老依靠青年时期的非强制性存款,那么这批为中国现代化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大部分将在老年时期成为社会最贫穷的透视群体。而事实上,农民工在养老问题上的自主意识根本不够,他们不愿意也不可能自主的去对未来的养老计划做出投资。 
现在农民工已经面临着老龄化的问题,对于农民工来说,他们正在逐渐丧失劳动力,没有养老保险、没有医疗保险,老了以后他们需要依靠自己来维持生活,看病、养老都需要他们大量的花费,如果没有存下钱,生病了就需要借钱,欠了钱就需要还债,现在很多年老的农民工他们都没有退休的打算,只能干一天算一天,到干不动了就回家凑合着种种地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他们需要挣钱生活,挣钱养老,将来如何养老?等到干不动了怎么办?这些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想了解更多请关注:农爱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