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玉米进口尚未止大米又来 我们的粮食国际竞争力究竟在哪?
2017-03-21   来源:上饶农批网  作者:小00   字体:【 】  浏览:98次   评论:0

玉米进口尚未止大米又来 我们的粮食国际竞争力究竟在哪?

副标题:从玉米供给侧改革过程中看农民与市场的背离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在18日召开的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经济峰会”上表示,在供给侧改革大背景的推动下,目前“国内棉花和玉米价格大幅度高于国际市场的状况已经彻底改变……进口的棉花和玉米的价格优势已经不再显现”。

据悉,近年来随着国储玉米被曝有超2亿吨库存问题之后,玉米供给侧改革在2016年开始实施,价格由市场主导,政府给予玉米生产者种植补贴,由此也拉开了玉米价格下跌的大幕。

综合媒体数据来看,在2016年新产玉米上市期间,玉米价格黄淮地区多集中在0.8元/斤左右,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则集中在0.6-0.7元/斤之间(以上均为标准水杂,部分高水分价格最低在0.3-0.4元/斤),较往年下跌幅度高达40-50%,东北产区下跌幅度更大。

不过,受多重因素影响,玉米市场的供给侧改革仍面临多重压力,突出表现在与产区的玉米收购价格大幅下降对应的是,来自物流仓储方面的因素正在削弱价格下降所带来的积极作用(详见《粮价在流通中上涨,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任重道远》)。

与此同时,来自行业专业机构的监测显示,截止3月17日,国内已采购26船左右来自美国的进口玉米、高粱及大麦,总量130万吨左右。

在18日召开的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经济峰会”上,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曾表示,在之前实施的农业价格支持政策下,“更多的粮食贸易企业更多关心的是储备和建库,而不是市场和客户”。

从笔者目前收集的信息来看,即使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这一现象依然未有大的改观,根本原因在于农民仍游离于粮食管理体系之外,与市场出现背离。

按照当前的大的调整框架,减少玉米播种是所有政策调控的核心,采取的措施主要为降低玉米价格。在此背景下,在种植端,农户因玉米价格下跌导致种植收益受损,然而至收购、物流、仓储、加工等环节,会根据利润测算调整生产成本,由此形成完整的利润保障,甚至还会因原料价格的下跌获得更多的收益——当然,其中会有个别企业因经营不善出现亏损,但整体上能够获得预期利润。

这也就导致,在种植端农户要想获得好的收益只能增加产量——这明显与市场的整体形势出现了背离——这是背离之一。

当然,农户还有一种选择是转播其他作物,然而,从近年来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农产品销售困难可以看出,依靠农户自身去调整产业结构,将会面临更多的风险,其中最核心的是个体农户如何能获得足够的信息,依据市场去播种?——这是背离之二,本就低收益的农业种植缺乏公益性的信息支持服务单位。

最后还有一条背离:土地流转成本。规模化经营已经开始加速,但在这个加速过程中,租地成本和种地收益的背离。而从当前产业发展角度来讲,租地成本是必须要降低的,所以,农村劳动力必须找到合适的位置,如何快速化解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至少目前有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对于青年、中年人来讲,离开农村去城里还能获得一份好的保障,而对于一些50、60人来讲,一旦失去劳动能力,可能每月只能领取一二百块的养老金,这样的保障如何让他们离开土地?

农业的基础性,并不仅仅它是关系到吃的问题,而是它是一个利润源头产业,风险转移能力极弱。而玉米供给侧改革作为试点品种,改革的目的不应仅仅是播种面积的下降,而是在梳理供需关系时,如何设计完善的配套措施,使之更加合理,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即将到来的稻谷、小麦改革带来真正的借鉴经验。

另据来自参考消息的报道显示,缅甸将于4月或5月间与中国签署一份向中国出口10万吨大米的合同。这也是继去年签署10万吨大米合同后,再次与中国签署的10万吨大米合同。

未经授权 谢绝转载!

Tags:米进口 尚未止 米又来 国际竞 责任编辑:小00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7年农业补贴的四大方向,这里.. [下一篇]未来的中国靠谁养活?

最近访客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