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高海拔山区夏季荷兰豆栽培技术
荷兰豆俗名菜豌豆、荚豆。以嫩荚供食用,味道清甜鲜美,营养丰富,是近年来我国向日本、欧美等国家出口的主要蔬菜之一。荷兰豆适宜在较凉爽的季节(或环境条件下)栽培,喜长日照、湿润气候,对土壤适应性较广,高海拔山区由于得天独厚的冷凉气候优势,非常适宜荷兰豆的生长。但荷兰豆的栽培与其他蔬菜的种植相比,技术难而复杂,要求较高。为了更好掌握高海拔山区夏季荷兰豆的栽培技术,现将荷兰豆的栽培技术规程如下。 1 选地 根据荷兰豆的生长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要选择耕作层深厚、疏松,含有机质含量高的沙壤、红壤或壤土,排灌方便,地势开阔,光照时间较长,不易积水的田地种植。切忌选择前茬种植豆科作物的地块。 2 选种 选择优良品种是种好荷兰豆的最关键环节,宜选用抗逆性、抗病力强,颜色好,产量高、较耐热的“台中11309”、“盛满”、“合欢66”、“台中838”、“叶子316”等品种种植。 3 播种期 科学安排播种时间是荷兰豆栽培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高海拔山区荷兰豆夏季宜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播后7天出苗,50天后可进入采收期。 4 整地施肥 整地要精细,基肥宜早施。前作收获后应及时翻犁晒垡,基肥每666.7㎡用腐熟有机肥1500-2000 kg,其中用1000-1500 kg作耖耙肥,500 kg与腐殖土混合后作盖种肥。每666.7㎡用普钙50 kg、复合肥45 kg、锌肥2 kg、硼砂2 kg作种沟的底肥施用。深翻碎垡,土肥混匀后按1.1m开墒,墒宽0.7m,然后在墒上开挖一条5-8cm深的种植沟,在沟内施入底肥,再回填细土2-3cm,留2-4cm的沟深等待播种,要求墒直沟通,不积水,易灌易排。 5 合理播种 播种前,每667㎡用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喷洒种植沟,并采用浇水或灌溉的方式使土壤持水量达75%,即土壤抓起成团,掉地能散。栽培方式采取开沟点播、覆膜栽培方式,单行播种,每墒种1行,播种沟开在墒面中间,在沟内每隔2—4 cm播一粒种子,666.7㎡有效群体掌握在9500-11000株,用种量3~4 kg。播种后覆盖地膜,在覆盖地膜后用镰刀对准种植沟沿沟将膜破开,然后覆盖细土2-4cm,再盖上混合好的腐殖土。 6 田间管理 6.1 中耕除草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幼苗期要及时拔除杂草,至豆株抽蔓、搭架前适当中耕培土1─2次,以防搭架后不便中耕而土壤板结。 6.2 合理追肥 出苗后看苗情每666.7㎡浇施复合肥5-8 kg、尿素3-10 kg;开花前每666.7㎡浇施复合肥10 kg,或钾肥5 kg、尿素5 kg;结荚采收期间一般采收3-4次追肥一次,每次每666.7㎡用10 kg复合肥追施,也可用钾肥及少量氮肥配合施用。开花结荚期间,结合保花保荚,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硫酸亚铁等叶面肥以增强植株生花坐荚能力和提高产量和品质。 6.3 水分管理 荷兰豆整个生育期用水管理非常重要, 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齐苗壮苗,幼苗期要适当控水,保持土壤通气性良好,促进根系生长。若苗期遇高温干旱天气,浇水时间只能在傍晚,以免苗基部易产生病害。开花结荚期需水量大,要供水充足,满足其生殖生长需要。遇暴雨天气,要做好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渍涝造成烂根死苗,若遇持续高温干旱,有条件的地块可进行漫灌,漫灌水位一般在墒面高度的1/3,漫灌时间以土壤湿润为准。
7 搭架 播种后应及时准备架材,苗高15-20 cm及时搭架,搭架材料以竹竿为宜。在墒面中间按2m左右的间距插主秆,主秆上端用细铁丝做横支架连接绑稳拉通,地边插桩拉铁丝固定牢固,然后用棉线在荷兰豆茎基部和横架之间来回牵引,使荷兰豆的蔓沿线向上攀缘生长。苗高25—30 cm时,用细线在架竿之间横拉围线以防倒伏;待株高40—50厘米时,围第二道围线并结合打去叉枝,留主枝;株高70-90cm时围第三道围线;株高130-150 cm时围第四道围线,以后视株高而定,保持行间通风透光。 8 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合理轮作、选用抗病良种、培育壮苗、清洁田园等农业防治方法。高海拔山区荷兰豆种植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 8.1 病害防治 荷兰豆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立枯病、细菌性病害、褐纹(斑)病和白粉病等。猝倒病可用700倍的多菌灵或1000倍的瑞毒霉防治;立枯病可选75%百菌清600倍液或1000倍的托布津防治;根腐病可选200倍的保根灵或1000倍的根腐灵或600倍的敌克松等防治;细菌性病害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300~1400倍液防治。苗期的病害在子叶展开后就应开始预防,用药喷幼苗基部及灌根。褐纹(斑)病和白粉病是荷兰豆开花结荚期的主要病害,用农用链霉素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等防治褐纹(斑)病,用32.5%烯唑醇2000倍液或50g多菌灵+50g托布津对水50kg喷雾防治白粉病。每隔5~7天喷1次,连续2~3次,直到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一般病害在病菌潜伏期就应开始预防。 8.2 虫害防治 荷兰豆主要虫害有“潜叶蝇”、“蓟马”、“蚜虫”、“斜纹夜蛾”、“小菜蛾”、“菜青虫”、“豆荚螟”、等虫害。“潜叶蝇”、“蓟马”、“蚜虫”、“斜纹夜蛾”、“小菜蛾”、 “菜青虫”可选用0.5%甲维盐1500~3000倍液或3%甲维盐微乳剂4000~6000倍液、2%阿维菌素3000~5000倍液等生物农药喷雾防治。“豆荚螟” 选用20%氰戊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15%阿维.三唑磷乳油700~1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一般虫株率只要达到3~5%,就要及时防治,发生严重时,可用以上农药交替使用,但开花结荚期最好尽量少用或不用。
9 采收 荷兰豆是否及时采收是实现高产高效的又一重要环节,若当天的标豆(标准为:豆荚鲜嫩清绿,长度6~9.5cm,无虫咬、无斑点、无损伤、无露仁、无畸形、无脱水现象、无残留农药等、)不能及时采收,就会造成非标豆的“恶性循环”,影响植株的营养生长,从而缩短荷兰豆的采收期,降低产量。一般开花后12-15天,嫩荚长至6.5cm以上,荚色从浓绿开始转淡绿,豆荚不露仁时为采收期。此时采收纤维少,质脆嫩,味鲜甜,产量高。采收时间最好选择晴天早晨,阴雨天气要抢晴采收。
|